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7日 星期日

    苏州大学学子范加明——

    坚守雪域讲坛11年

    本报记者苏雁 通讯员孙宁华、华乐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7日   01 版)

        本报苏州9月6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孙宁华、华乐)11年前,范加明从苏州大学物理学院毕业,响应团中央号召,援藏支教。今年7月,记者在拉萨达孜县中学看到了这位江苏老乡,说起11年前的别离,范加明眼里浮起了泪影。

        刚来的时候,范加明发现藏族孩子理解汉语能力弱,物理理论基础也比较薄弱,他们更喜欢动手实验。为了让藏族孩子们又好又快地吸收知识,他就少讲理论多实验,让孩子们在亲身体会中学习物理知识。范加明把内地新课改的理念和成功经验融入教学之中,他带的班级在全市统考中常常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

        藏区的学时与内地有很大不同,这里的县中多是寄宿制,10天上课,4天休息,每月循环两次。除了日常上课,老师们还承担着照看早晚自习的任务。从达孜到拉萨市内,只有一班白天运行的公交车。来回一趟,需要两个多小时。这里地处偏僻,常常21点以后便没车返回拉萨了。有晚自习的日子里,范加明只能“蜗居”婚前住的单教宿舍楼里。

        “范加明能够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江苏来到西藏农村,非常不容易,这些年一如既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么好的老师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和典型。”达孜县中学校长索朗说。

        11年来,他坚守在达孜县中学,从教学新手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2008年,范加明与早他一年来到达孜中学的蔡容霞结为夫妻。后来,女儿甜甜降生,但范加明和妻子每天忙于工作,相隔30公里,根本没有时间带孩子。他们只能把孩子托付给江苏盐城老家的爷爷奶奶照看。从此,范加明夫妇只能通过电话感受孩子的成长。甜甜一两岁时记忆模糊,看到一年回来一次的爸爸妈妈,就像看到陌生人一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甜甜性格变得比较内向。

        面对记者的采访,说着说着,惦念亲人的急迫心情让范加明给家里打去了电话:“我们快放暑假了,会抽空回来看你们的。”电话挂掉的那一刻,范加明突然落泪了:“我刚才想听听孩子的声音,但是拉萨的时区要比老家晚两个小时,我回到家打电话给孩子,往往她已经睡熟了……”他一手摘下眼镜,一手抹掉夺眶而出的泪珠。

        11年前,范加明的父母还期盼着他能够回江苏工作。盐城大丰附近也有一些教师岗位招聘,家人希望范加明能够回去试一试。但他坚定的信念感化了家人,家人也逐渐明白了他的决心。“我们身体很好,在拉萨好好工作,不用担心我们。”这是父母对范加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现在家人已经慢慢习惯并接受了他们在拉萨扎根的现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