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3版:9·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的抗战我们的歌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7日 星期日

    《黄河大合唱》:最雄伟的抗战呼声

    ——访中国音乐史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向延生

    本报记者 郭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7日   03 版)

        记者:《黄河大合唱》是如何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吹起爱国救亡的号角的?

     

        向延生:1931年日本军队悍然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国各阶层人士的爱国义愤。以创作流行爱情歌曲闻名的黎锦晖,10月初率先发表了多首通俗抗日爱国歌曲;留学美国归来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黄自等人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四部合唱曲《抗日歌》等富于艺术性的作品;左翼音乐家聂耳等人1934年起写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具有时代意义的抗日歌曲,迅速广泛流传,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群众歌咏运动。

     

        冼星海1935年秋天从法国留学回来,立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继承聂耳遗志写作了《救国军歌》等名歌,结识了抗日名曲《五月的鲜花》的词作者光未然。1938年他在武汉任职国共合作的政治部三厅,协助周恩来组织10支抗敌演剧队,写作《在太行山上》等名曲。这年冬天他应邀至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后任系主任。

     

        抗敌演剧3队1939年初再次渡过黄河来到延安,同行的光未然以亲身体验5天写成了400余行气势磅礴的长诗《黄河吟》。海外归来的游子冼星海在多年抗战实践的基础上,在延安火热的革命环境里,只用6天就谱成了巨作《黄河大合唱》。

     

        记者:《黄河大合唱》为何传唱至今,承载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向延生:在冼星海的辅导下,这年4月13日只有20余人的演剧3队首次演唱了此曲(指挥邬析零、朗诵光未然)。5月11日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冼星海指挥百余人的鲁艺合唱团再唱《黄河大合唱》。此后数十年里它深受人们喜爱,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两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战的烽火中,携手创作了这部由八个乐章组成的大型声乐套曲。作曲者在中国民间素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西洋技能,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这部气势雄伟,又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是中国音乐史上至今巍然耸立的丰碑。

     

        记者:《黄河大合唱》为何在当下的中国音乐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向延生:《黄河大合唱》以男女声独唱、对唱、轮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和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成功地回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它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中国这个东方巨人的辉煌崛起。展现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念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抗战时期最宏伟的时代呼声,至今仍然以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奋勇前进!(本报记者 郭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