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

    前沿动态

    开启海峡两岸世界史学者合作研究的新模式

    ——“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综述

    薄洁萍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3日   15 版)

        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叶圣陶研究会主办的“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8月22日—2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的12位大陆世界史专家,与来自台湾大学、台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交通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成功大学、中正大学、暨南国际大学的9位台湾世界史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这是海峡两岸世界史学者第一次比较集中、正式和高层次的会面,旨在增进相互了解,共同推进世界史学科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严隽琪表示,世界史是我们更深入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世界史,实则表达的是中华民族或东方人的视角。正所谓,所有传统的、民族的文化都要放在全球的视野中与当代文化潮流展开一番博弈,从中脱颖而出的,才是民族的底色。她希望,本次论坛可以开启海峡两岸世界史学者合作研究的新模式。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杨肃献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钱乘旦教授分别代表台湾学者和大陆学者致辞,并介绍了世界史学科在台湾和大陆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点。杨肃献指出,台湾史学界引入“世界史”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大学的“西洋史”改成“世界史”进行教学。2002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设立“世界史研究室”,具有代表性意义,开始培植世界史人才。2008年成立“台湾世界史讨论会”,希望藉此建立一个台湾的世界史研究群体,迄今已举办25次讨论会。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先后有近60位留学生在欧美取得世界史博士学位,明显提升了台湾世界史研究力量。近20年来,台湾的世界史研究在质与量上都有长足进步,与台湾的中国史和台湾史的研究比较起来,世界史研究群体的平均素质也是最好、最有活力的群体。但在研究领域上,还存在着广度不足的问题,过度集中于欧洲史,而欧洲史又过度偏向于英国史、法国史,台湾的世界史学界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钱乘旦介绍了大陆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历程,指出目前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时期,呈现出选题和方法多样化、史料丰富化、研究深入化、进展国际化的局面。研究领域大体覆盖了各大地区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时段也基本完整。不足之处是研究人员还偏少,人员素质特别是外语中的小语种及古代语言的素质需进一步提高,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以满足国家需要。

        讨论会上,大陆学者分别就大陆的古代史、中世纪史、东亚史、英国史、法国史、德国史、俄国史、美洲史、中东史、非洲史及西方史学史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介绍,其领域的广博与团队合作令台湾学者叹服;台湾学者则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研究选题阐发感想和意见,其研究的精细令人印象深刻。两岸学者一致认为,世界史是一个面向域外文明的学科,因此需要创造更多的条件,加强与国际的对话与交流。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管理方式等问题上也互有启发,深感还有进一步开拓交流的空间,如大陆出版界能否吸收发表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等。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刘新成参加论坛并作会议总结。他指出,以往海峡两岸世界史学科交流相对欠缺,此次论坛通过小范围、高层次学术对话,使海峡两岸学者实现了“面对面”的深度研讨、交流和互动,不仅在学术上有切磋,而且两岸学者在课题选择、方法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更引发了关于“中国人应如何研究世界史”的共同思考,希望这样的互访能常态化,使两岸在世界史学科的合作上真正有机制上的创新。

        (薄洁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