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

    水环境治理与饮用水安全

    水脏了,该用什么洗

    ——辽宁昌图根治条子河污染的启示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勇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3日   10 版)

        7年前,辽宁人大代表毛丰美带着两瓶“黄汤水”上两会,当着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的面说:“这就是昌图县18个乡9万多农民喝的水。”

        7年后,记者来到位于昌图县境内的辽河支流条子河边,只见鲫鱼畅游浅底,白鹭翱翔蓝天,村民拧开水龙头,清澈甘洌的自来水欢快地涌了出来。

        当年,华建敏听了毛丰美发言后,当即就说:“老毛,一会儿把你带来的两瓶水送给我,我给你落实!”当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盛华仁和华建敏分别在会议专报上做了批示,国家环保总局连夜调度,召集相关人员研究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此后,国家、省、市、县环保部门一起,对辽河中、上游段进行了彻底整治。县环保局副局长张柱告诉记者:“近三年,我们全面完成了污染因子总量控制及减排目标,全县省控河流断面全面达到上级考核指标。”

        昌图县位于东、西辽河交汇处。发源于吉林的条子河是辽河二级支流,在昌图老四平镇进入辽宁,在境内蜿蜒64公里后汇入招苏台河,再长途跋涉157公里,在通江口乡三合屯扑入辽河怀抱。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条子河、招苏台河的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两岸9万多人的饮水安全,波及15个乡镇,56个行政村。

        由于上游地区化工、造纸、制药等企业众多、污染严重,条子河、招苏台河曾有10多年听不到蛙鸣,见不到鱼的影子。有几个乡多年没有青年人当兵,因为每次体检都不合格。河两岸村民家中家家备有大水缸,专门用来沉淀井水。

        为了让群众早日吃上放心水,2002至2009年,昌图县陆续投资5000余万元,分两期实施污染改水工程,共打深井77眼,采用电脑控制方式供水到户,初步解决了沿岸居民十几年喝“黄汤水”的历史。

        为了彻底切断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渗透,根治饮用水污染。2009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多次邀请国家和省市专家,实地考察论证,认为条子河和招苏台河污染单靠河水的自净功能已无法恢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改善条子河、招苏台河辽宁段水质的前提条件,只能是采用人工强化的处理方法,对污染河水进行处理,削减污染负荷。

        2009年,昌图县污水处理厂竣工,2012年,《昌图县省控河流断面目标考核通知》出台,对排放污水企业,采取上限处罚并责令停产治理,全县境内每条河流直排口及排污企业都必须建立台账,“一河一档”“一河一策”。

        手脏了,用水洗;衣服脏了,用水洗。如果水脏了,用什么洗呢?“如果说人工强制干预的点源式处理和集中式处理方法是‘西医’的话,那么采取自然条件下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式治理方式就是‘中医’。”辽宁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宋有涛教授告诉记者,“‘中医’生态治理方式不仅投资少,而且能够形成景观效果,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和二次污染。”

        为此,昌图县启动了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采用引水渠工艺、生态净化塘技术、人工强化生态滤床技术、人工生态湿地技术等,开展了河道清淤、人工强化生态复合滤床河水净化及生态堤岸建设三大治理工程。经过几年的实际运行,村民们彻底告别了饮用污染水的历史。(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