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

    雅趣说字

    “蟹”字透露的消息

    钱仓水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3日   12 版)
    蟹 蟹的字根是解,表示要逐步解壳才能食其肉。先人在“解”字左边或下面加个“虫”部,把动词变成名词,称这种甲壳动物为“蟹”。

        俗话说“八月十五,菊黄蟹肥”,中秋佳节正是品蟹的大好时节。《红楼梦》第38回就写到一场中秋螃蟹宴。《红楼梦》中铺陈的美食很多,若论场面,则要数史湘云在“藕香榭”摆下的这场螃蟹宴。可见从古至今,中秋食蟹不仅是大快朵颐的舌尖享受,也是人们在社交往来中一个撑场面的事儿,足见“蟹”在食单里的非凡地位。

        那么,古往今来,人们吃蟹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蟹之为“蟹”,缘何而来?汉字是一把考古的钥匙,我们不妨从汉字入手来解读它。

        今人都从东汉郑玄为《周礼》“共祭祀之好羞”注“若青州之蟹胥”推断,认为周代宫室以蟹酱作为珍贵祭品,证明吃螃蟹距今当有3000多年历史了。虽说推断合理合情,却是转了一个弯的,其实,“蟹”字本身已经透露了这个消息。

        大家知道,周代或周代之前的古籍《易经》《尚书》《山海经》等都把这种“刚在外”的甲壳动物一概称之为“蟹”。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事物的称名都是有缘由的,例如鹭之所以叫“鹭”,是因为“鹭飞则露”,一到秋天的白露时节,它就要迁徙;萤之所以叫“萤”,是因为它“熠熠宵行”,在夏天的夜幕里荧荧发出微弱的光亮……蟹之所以叫“蟹”,也有缘由。

        后人作过种种读解:或说“漆见之而辄解,名之曰蟹,一似出于此”(宋·陆佃《埤雅》);或说“是物以解结散血得名”(明·冯时可《雨航杂录》);或说“此物每至夏末秋初,如蝉脱解,名蟹之意,必取此义”(宋·寇宗奭《本草衍义》)。说蟹可以溶解漆,说蟹可以解结散血,当是后来发现的功效,恐怕与蟹得名无关。至于说它“如蝉脱解”,即像蝉那样要脱解外壳才称名为“蟹”的(顺便说一下,蟹不只是“夏末秋初”解壳,而是一生解壳不止的动物,解壳一次,长大一圈,最终以无力解壳而死),则依据了生长特点,为观察所得,应该说更为原始,更近事实,不过也使人产生疑团:蝉解壳,虾解壳,解壳的动物多得很,为什么独独称它为“蟹”呢?

        比较起来,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其味绝佳,解其渣滓不用,用其精华,故曰解(蟹)也”最为可信。“蟹”的字根是“解”,解就是解开,剥开,剖开,脱开,这是吃螃蟹的时候人人都有的解壳食肉的经验。当然,凡甲壳类食物都要解壳,可是吃虾吃螺吃河蚌吃甲鱼之类,一次性解壳就行了,唯有吃螃蟹,脚要解壳,螯要解壳,胸甲要去脐掀盖地解壳,而且吃到胸腹又有一仓一仓的乳白色薄壳要解,件件解,截截解,层层解,仓仓解,这感受是独特而与众不同的,是印象深切而谁都在意的,于是先人就在《易经》等著作里加了个“虫”部(古人把虫看得很宽泛,凤凰为羽虫,麒麟为毛虫,神龟为甲虫,蛟龙为鳞虫,“倮虫三百六十,圣人为之长”,连人也称之为虫),把动词变为名词,称这种“刚在外”的甲壳动物为“蟹”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被时光的波涛湮没,可是中国人吃螃蟹的3000多年历史却由“蟹”字透出了消息。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