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1日 星期一

    学者笔谈

    核心价值观教育:植根传统 回归日常

    贺武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1日   11 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血脉和博大精深的共有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就在于它本身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蓄的巨大张力。

        今年暑期,笔者在福建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研修活动。研修中安排的《中国传统家风祖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报告,以“祠堂”为切入点,阐释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从理念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弘扬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在考察三坊七巷的研修实践中,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这熠熠生辉的深厚传统文化。三坊七巷是福建文明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效结合的实践舞台。而林则徐、严复、沈葆桢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社会和家庭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无不事关核心价值观教育。永定一座座历史悠久、结构奇巧的土楼建筑,看得见的是饱经风霜却依旧坚固的“土围子”,看不见的是固若金汤的家族精神脊梁。土楼所展示的合围抱团、认祖归宗、齐心协力、和谐相处等价值文化,就是我们当前个体、社会乃至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我们在土楼的门庭拍下了这样的楹联:“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我们甚至在最不起眼的公共卫生间角落都能见到文明礼貌用语:“不学礼,无以立”“打人三天忧,骂人三天羞”等等。

        笔者从中强烈地感受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灌输理论,也不是一套套的概念说教,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的仁、诚、忠、恕、孝、悌、礼、义、廉、耻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了中华民族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和独特精神标识。这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与记忆,流淌在家庭、家族、民族、国家的血液之中。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克己复礼”“见贤思齐”等道理无不妇孺皆知,这些“家常道理”又恰恰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是深接地气,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浸润涵养;是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印记,唤起每个个体的价值自觉,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