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颇具影响的法国《欧洲时报》出版大型纪念册《中法友谊五十载》。这部厚厚的法文史册旷发相友合谊之“嘤鸣”,今岁在六角国乡土星流,同气相召,琴瑟谐和。在该书编者眼中,“谊”作“义”,即今之“仁义”的会意,谓中州子民与法兰西儿女两大民族皆心同于此,超乎尘世不测的政治风云。
《中法友谊五十载》以四十篇历史见证录和百余幅多为首次面世的珍贵照片,再现了两国于1964年建交的划时代进程,追怀长江和塞纳河的桥下逝水,读者从中看出戴高乐将军昔时悬菩提明镜驱散西方冷战笼锁的雾霾,承认在东方崛起的新中国,不仅显露他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而且缘于其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崇仰。他对时任法国总理的埃德加·富尔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现在《中法友谊五十载》一书里收录了戴高乐将军的侄女居拉尔小姐的回忆。她说:“1954年夏天,母亲领我和妹妹去科隆贝双教堂镇戴高乐家串亲,住了两日。我那时才15岁,夏尔叔叔尚未执政。他当着我面对一位朋友谈到法国政府应该特别重视中国。正是受夏尔叔叔的一番启发,我动了学习汉语的念头。”居拉尔小姐尔后的“中国情结”跟戴高乐将军早期对中国的关注,以及中法随之建交的渊源现于言下。
《中法友谊五十载》一书凸显的还有两国民众中普通“友生”在文化交流里的嘤嘤和鸣,即人称的“民间外交”。最突出的当属大雕塑家保尔·贝尔蒙多。20世纪70年代末,他受托完成了周恩来总理的浮雕像,安放于巴黎第十三区周总理故居戈德弗鲁瓦旅馆门前供人瞻仰。他在雕像时倾吐衷肠:“我为能给周恩来雕像而自豪,尽力让更多的光线聚焦到浮雕像的面庞,通过明朗的形象辉映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活力,他的精神。”
跟贝尔蒙多同时出现在该书中的还有法国当代比较文学泰斗艾田蒲。艾氏生时自诩“孔丘弟子”,辞世前曾表夙愿:“把我的骨灰撒进黄河!”艾老是造诣甚高的汉学家,曾包容文明差异,不遗余力地在欧洲光扬中国文化,陆续编辑出版了《论语》《道德经》《虚空正典》《老子》《中国道家哲人》以及《老残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镜花缘》等多部经典著作。他强调:“中国文学最有前途。汉语历史悠久,可译性强,是人类一座丰富多彩的宝库。”他在戴高乐将军承认新中国后不久发表了汉学著作《您了解中国吗?》这本书就像普鲁斯特笔下的玛德兰小甜糕,让更多法国人悟入幻化的“中国境界”。
回顾中法建交五十个春秋,女哲学博士索尼娅·布莱斯勒归结:“法国日渐向中国文化开放,让不同文明的人得以汇合。”此一妙语昭示出《欧洲时报》编纂“五十载友谊”的一大特色。的确,编者在此书《序言》中着重申明:“中法两国民众在社会文化领域里积累的成果经验证实,相比起来,灵活而软性的民众外交对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争端显得更为有效。”
亘古通今,中国最早的地理典籍《山海经》里提及华夏黎民最初跟“远国异人”的过往。可以说,时下《欧洲时报》精心推出的《中法友谊五十载》宛若一部21世纪的百喻《新山海经》,叙述中法两国人民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到各自彼岸相会的心路历程。《圣经》时代,凡人垒筑巴比伦天塔通霄的创举虽然遭遇上帝雷霆被摧毁,终以失败告终,但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提出的“世界大同”仍不失为一个人类美好的理想,激励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追梦智者朝着一个水清木华的宏观宇宙迤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