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8日 星期四

    一日见人生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8日 02版)

        这是基层干部柴生芳生命中的最后24小时,也是他在定西工作的三千多个日夜中的普通一天。

        睁眼就是工作,开口即是民生,推门即见黄土地,上车即是数小时颠簸的“搓板路”。最短的是吃饭的时间:早饭一个馍,晚饭半小时;最长的是扶贫工作的审议和规划:从入夜开始,到凌晨结束。对柴生芳而言,家乡土路坎坷,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临洮梁峁纵横,但没有共产党人跨不过去的坎儿。

        他如此分秒必争,并非因为他知道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而是因为他心中藏着高于个人生命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解释他身上的各种故事:留洋博士,主动回到贫瘠的故乡;上任伊始,走访了全县80%的村庄;开门办公,群众都是他的座上宾;临终之时,全家竟然没有一张合影。

        柴生芳只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却用生命表达了知识报国、知识为民的深意。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来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的看客,而是将理想写在大地上的实干者;从来不会自诩“上层”和“精英”,而会将脚印实实在在地印在中国发展最贫瘠的地方、中国改革最艰难的环节;从来不会为个人前途计较,却会把家国天下扛在肩上。

        柴生芳只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中的一员,却以最朴素的方式阐释了什么是群众路线、什么是公仆情怀。别说公仆情怀抽象,其实它就是这一个馍馍的早饭、两个小时的“搓板路”,就是这办公室隔壁的简陋卧室、从清晨开始到凌晨结束的工作。别说群众路线要求宏大,其实它如此简单明白——如果上访群众能随时推开县长办公室的门,如果贫困学子的需要能被记在县长的笔记本上,如果“不讲条件、不推责任、不拖时间”的“三不”原则能够落实,那么任何慷慨激昂的渲染都显得不再重要。

        一日见人生。送别好干部柴生芳,永远留下一位人民公仆的精神与情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