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国际专论

    ISIS横空出世 美反恐陷入死循环

    作者:杨俊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8日 08版)

        2014年,叙利亚危机进入到第三个年头。这一地区原本紧张的局势由于巴沙尔政府和反政府陷入拉锯战而变得乏味。正当此时,一支在叙利亚战场上并不十分出名的力量横空出世。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两侧“纵横驰骋”,先是击溃伊拉克政府军,摆出要南袭巴格达,北进埃尔比勒之势。在美国开始空袭后又折回叙利亚,攻克塔布卡空军基地,彻底巩固了对拉卡省的占领。这就是普遍被称为ISIS的组织,全名是“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

     

    组织名称变化所折射出的战略野心

     

        ISIS是“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的英文首字母缩写。ISIL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缩写。IS则是“伊斯兰国”的缩写。

     

        ISIS中最后的S所代表的“沙姆”是阿拉伯古语中对大叙利亚的称呼,这个大叙利亚的领土范围包括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五国的领土,其地理概念就是整个地中海东岸地区。而ISIL中的L所代表的“黎凡特”目前可考的是源自中古法语,其意也是泛指地中海东岸地区,在地理概念上与“沙姆”涵盖范畴相同。这种同一个意思,却有两种分别源自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的词汇表述的现象,在地中海东岸这一历史上各种古代文明碰撞的地区并不罕见。叙利亚最著名的古迹西方人称之为帕尔米拉,而东方人则称之为台德穆尔,便是另一例子。但在古代西方文明并未侵入的阿拉伯半岛上则这种现象极为少见,比如I所代表的伊拉克就无此类别称。

     

        ISIS和ISIL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是同一个时期内不同媒体和研究机构各自对东地中海地区不同称谓的反映,无具体差异。6月29日,ISIS组织领导人巴格达迪宣布出任哈里发,并改国名为“伊斯兰国”,简称IS。但巴格达迪去掉前缀,更改国名并不是为了方便外界统一称谓,而是为了宣誓他的国家疆域并不仅限于伊拉克和沙姆地区,而是要涵盖所有穆斯林地区,ISIS组织的战略野心昭然于世。

     

    与“基地”组织从隶属到合作再到决裂

     

        ISIS的前身最早名为“两河国家基地组织”,外界为了方便一般称为“伊拉克基地组织”。组织前领导人扎卡维于2004年宣誓效忠本·拉登,正式成为“基地”组织的一个分支,直到2006年扎卡维死于美军空袭。

     

        在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之前,该组织一直以“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名称活动。它基本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继续接受“基地”组织领导,但叙利亚危机成为了它的机会。叙利亚战场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众多狂热“圣战者”,以及来自西方反叙阵营和海湾国家集团的金钱。善于运作的新领导人巴格达迪利用此机会,吸纳了大量人员和金钱,并通过打击同属“基地”组织的其他武装派别壮大了自己。就在众多组织被叙利亚政府军打得落花流水之际,ISIS抽身而出,对一直在当看客的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挥出重拳,基本上占领了伊拉克境内逊尼派的全部聚居省份。

     

        在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胜利后,ISIS开始不再服从于“基地”组织。首先,巴格达迪自任哈里发。哈里发是伊斯兰世界最高统治者的头衔,巴格达迪是自1924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宣布废除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哈里发头衔后,伊斯兰世界首位敢于领受此头衔的人。他已经将自身置于“基地”组织领导人扎瓦赫里之上。其次,它要求其他“基地”组织分支向其效忠。在“伊斯兰国”的建国通告上明确提出“所有酋长国、团体、国家及组织的合法性,皆因本哈里发国权威的扩大而无效”。而ISIS的发言人则早在5月就已正式要求,所有“基地”组织分支就他们对ISIS的态度发表“正式声明”。最后,他直接展开舆论战,批评指责“基地”组织领导人扎瓦赫里的路线错误,走公开决裂的路线。

     

    美国的反恐已陷入周而复始的死循环

     

        ISIS在短期内迅速取得了战场优势,并有效地维持了统治区内的稳定。据来源不多的消息称,被ISIS控制的叙利亚拉卡省,交通警每天都上街执勤,公交车和出租车都在如常运行。有报道说,在伊拉克摩苏尔省,他还曾组织大型游艺活动。但同时,ISIS公开斩首了美国记者,并不断在社交网站上展示其残害迪亚兹人、屠杀被俘叙利亚士兵等血腥图片和视频。

     

        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得不自食其言,派出战斗机对ISIS组织展开轰炸行动。尽管白宫一再否认有派出地面部队的计划,但如果今后美军士兵以某种形式再次出现在伊拉克的土地上,恐怕世人也不会觉得惊奇。

     

        ISIS所面对的结局无非是顶住美国的轰炸,利用微妙的叙利亚问题,在现有地区站住脚,成为又一个塔利班式的不为世界所承认的割据政权,或是在美国强大的军事打击下被打垮,成员四散,构建又一个“基地”式的潜伏于地下的恐怖组织网络。但对于美国而言,这都不是什么好事。

     

        ISIS的成功与失败都不能掩盖美国反恐政策的不成功。换言之,ISIS的出现就已经标志着美国反恐政策的失败。如果漠视文化的差异,不从根源上探究国际恐怖主义形成的原因,一味地依靠军事实力和强权推广自以为正确的意识形态,反恐只能陷入周而复始的死循环。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