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刚、雷洪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自1978年恢复重建以来,我国社会学蓬勃发展,但“量”的积累并不意味着“质”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社会学正面临庸俗化风险,主要表现为:把社会学视为大口袋学科、非专业的学科;把社会学视为剩余学科,凡是非规范的、交叉的、不好归类的研究方向,都将之归入到社会学学科中;把社会学视为无理论视角的学科,凡对社会现象的各种研究都称之为社会学研究;无规范的研究方法乃至无研究方法。这些庸俗化风险所产生的社会学非学科化的倾向,消解着社会学学科的正当性。学科传统历史中的惯性,学科理论、方法规范训练的缺乏,扩展学科领域而非偏重理论的偏见和学科交叉的误区,学科外部力量错误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和解释范围等是造成庸俗化风险的重要原因。社会学研究者需正视社会学学科特质,明确学科优势和局限,把握经验材料与理论抽象的不可偏废,本着高度的知识分子自觉和学科自觉,对不利于学科发展的倾向加以防范,正确对待社会学研究的中西方传统,方能促使社会学为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