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8月25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在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茅台新苑小区,一座白色蓄水塔显得很特别。小区居民洗抹布洗拖把,拎水回家擦地板,有车族洗车,用的都是这水塔里的免费水。这座水塔是小区80多岁的“节水达人”王学达的杰作。
2005年,小区出现了第一台净水机,王学达很快发现净水机虽便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水老虎”。王学达想,为何不设置一个固定的随要随取的水池呢?从开始争取居委会、物业的理解和支持,到为水池选址、自筹建材,经过王学达大半年的忙活,一个半人高的蓄水池在小区初具雏形。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本报上海8月25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在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茅台新苑小区,一座白色蓄水塔显得很特别。小区居民洗抹布洗拖把,拎水回家擦地板,有车族洗车,用的都是这水塔里的免费水。这座水塔是小区80多岁的“节水达人”王学达的杰作。
2005年,小区出现了第一台净水机,王学达很快发现净水机虽便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水老虎”。王学达想,为何不设置一个固定的随要随取的水池呢?从开始争取居委会、物业的理解和支持,到为水池选址、自筹建材,经过王学达大半年的忙活,一个半人高的蓄水池在小区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