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6日 星期二

    前沿问题 “高辍学率” “传统大学消亡” “大干快上”

    正确认识MOOC的三个关键问题

    曹培杰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6日   13 版)

        近日,“中国大学MOOC”项目正式启动,首批上线的56门课程,全部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16所知名大学,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MOOC又称“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简写,它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在线课程,最早发端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外名校,自2012年进入中国后就迅速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并一直延续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超过120所高校先后实施了MOOC建设项目,几乎所有的“985”高校都参与其中,“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MOOC平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MOOC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高等教育形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人们期望,MOOC能够对传统大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并最终实现人人都能享受一流高等教育的梦想。但是,与轰轰烈烈的实践相比,MOOC的相关研究尚不深入,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网络“高辍学率”

     

    是不是MOOC的致命伤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针对100万名MOOC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的学习者完成了全部课程,大约一半学习者只听过一堂课。该结果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在线教育的高辍学率很快就被认定为MOOC的“阿喀琉斯之踝”,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影响颇广的“科学论断”。但是,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在线教育的辍学率与传统教育的辍学率不是同一概念。

     

        在传统教育中,辍学往往意味着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全部机会。但在网络教育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是碎片化的、非连续性的,如果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他们就会主动放弃,并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新的学习内容。所以,这种“辍学”更多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体现。在网络学习中,学生掌握着学习过程的全部权利,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区别。在现实课堂中,学生即便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毫无兴趣,他们也很难逃离学习现场,最多只能通过“上课睡觉”、“玩手机”、“打游戏”等消极行为进行反抗。实际上,上述调查中4%的完成率往往意味着这部分学生是全程深度参与课程学习的。而在传统课堂中,如果排除“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在一门课程教学中能够持续地深度参与学习的学生比率能否真正超过4%,恐怕很难做出判断。

     

        此外,在线教育的受众数量是传统教育的成千上万倍,这也导致在计算辍学率时容易得出一个极低的数值。无论如何,在线教育的高辍学率都不应成为反对MOOC的借口或托词。但不容置疑的是,这种高辍学率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问题,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教学,真正提高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将会成为影响MOOC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大学消亡

     

    会不会因为MOOC而发生

     

        一些在线教育的拥趸者认为,MOOC将会打破传统大学的“围墙”,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来“进入课堂”,享受全球最好的教学服务。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MOOC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上线,面向全球提供中文在线课程,上海的19所高校还签订了MOOC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跨校修读外校优质课程,并获得学分。这更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预期,并使“MOOC将导致传统大学的消亡”观点甚嚣尘上,获得了更多人的接受和认可。

     

        毫无疑问,MOOC对于传统高等教育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它是否会成为导致传统大学消亡的直接原因,至少目前还看不出任何端倪。教育家梅贻琦说:“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非大楼之大”。进一步讲,大师之大不是指大师的盛名,而是指大师的思想和品德。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这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也是大学存在的价值体现。MOOC可以轻易将显性知识以数字化的形式传递给成千上万名学生,但是,如何将隐性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学生,并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影响,将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众所周知,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其中,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明确的、事先编制的显性课程可以较完整地转化为在线课程。但是,如何将那些非预期的、潜在性的隐性课程转化为MOOC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难题。毫无疑问,大学培养人才,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最终落实到健全人格的养成。这些方面的培养显然不是靠一两门课程就能完成的,它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榜样引领和文化濡染,如果脱离大学的真实情景将很难完成。所以,MOOC导致大学消亡至少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

     

    大干快上

     

    MOOC一哄而上有何不妥

     

        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近期都陆续启动了雄心勃勃的MOOC建设计划。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因为起步早、动作快,已经形成了较强的领先优势。而那些刚刚开始筹建MOOC的高校受形势所迫,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庞大的研发团队,试图尽快登上“最后一班车”。于是,“大干快上”几乎成为当前国内MOOC建设的一种常态。

     

        纵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重复建设的怪圈。比如,一些学校前些年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大多是孤立的、重复的、无法及时更新的,最终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也依然面临类似挑战。在现有的本科高校中,有相当比例的学校属于综合性大学,学校之间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计划有较高程度的交叉。可是,对于任何一门学科,在理想情况下,我们都只需要一个最好的在线课程就足够了,其他学校的学生在网上选修这门课程就可以了,这样就能极大地降低边际成本,实现MOOC的规模效益。如果每一所高校都针对每门学科建设一门在线课程,不仅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会影响MOOC的整体质量。所以,MOOC建设一定要避免运动式的“大干快上”,盲目追求高速度、大数量,这对于MOOC的发展将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一哄而上”很可能会变成“一哄而散”。

     

        从根本上讲,MOOC建设与高校特色发展联系密切。如果高校发展只是追求建设千篇一律的“综合型”,将会导致严重的低水平重复。每一所高校都应根据自身情况,不断优化内涵,办出个性特色,形成差别化的发展优势,这样才能营造出良性发展的教育生态。MOOC建设也是一样,与其一味地追求MOOC热潮,倒不如静下心来思考学校的特色发展。如果能把这个问题先想清楚了,那么,建成高质量的特色MOOC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否则,即便辛辛苦苦建成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会在残酷的“红海”中苦苦挣扎。

     

        总之,MOOC的发展是飞速的,甚至是超乎想象的,人们的思考几乎无法跟得上实践的脚步,这也导致当前研究中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面对未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特点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积极稳妥地推动MOOC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努力为学习者提供最优质的在线课程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