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4日 星期日

    艺海撷英

    凝铸的温度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4日   12 版)
    白求恩像(雕塑) 司徒杰
    蓉 蓉(雕塑) 司徒杰
    男子汉(雕塑) 司徒杰
    沉 思(雕塑) 司徒杰

        流年易逝,纪年易泛,树碑留影,立而显之。司徒杰作为“中国第二代雕塑家”中的重要代表,为新中国雕塑教育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前期与国家政策相契合的主题创作,还是改革开放后所做的材料、形式实验,他的创作都体现出这一代雕塑家与时代同行,奋力探索的执着精神,给那个时代的中国雕塑以凝铸的温度。

        20世纪50年代他创作的《白求恩像》最广为人知,对白求恩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一尊立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广场。雕塑家钱绍武提起来也感慨“那么刚劲、简朴、完整单纯,真是意象方式的可贵体现”。20世纪80年代,司徒杰游走于中西之间,对美国、加拿大抽象雕塑多有接触,由此也展开了抽象艺术创作的试验。《国际使命(友谊与合作)》这件作品是他进行此类创作的代表作。中国雕塑家素以写实著称,司徒杰初去加拿大也受到这样的审视。他仅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在饭前用剩余的蜡条做成抽象雕塑《男子汉》,立即技惊四座。他解释说:“我们并非不会做抽象雕塑,而是倾向于做意象雕塑,是历史语境、现实环境、传统习惯所使然。”

        抟土塑人,踔厉风发,在40年的漫漫教学路中,司徒杰重视中国民间传统雕塑,同时也将西方的古典风格引入课堂。他在雕塑创作中深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雕塑的特殊性,开启了向民间、向传统学习的道路。司徒杰南下广东等地搜集了大量木雕,将向民间学习的心得融于创作之中,提出了“走意象雕塑”的创作路线,并取得了重要的创作成就。从司徒杰的求学经历看,他主要继承了法国古典写实主义雕塑传统。在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期间,他重新思索中国现代雕塑和西方的关系,极大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使他们在那个时代接触到了鲜活的西方现当代艺术。他的照片层面切割创作立体雕塑法,以及雕塑速写法都备受业内赞赏。

        近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司徒杰个人作品展,除展出雕塑作品外,还陈列了众多其收藏整理的木雕等民间艺术作品。展览从深入梳理司徒杰的雕塑创作历程入手,重新审视了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并展现了这代雕塑家与之前、随后几代雕塑家的承继关系。(田 呢)

        司徒杰,1920年出生于广东开平,青少年时期受哥哥、画家司徒乔的影响,学习雕塑;193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雕塑科,1939年赴新加坡,向德籍雕塑家卡尔·杜迪希学习;1941年在缅甸仰光拜曾竹韶为师;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雕塑科;1948年起,司徒杰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后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时间长达40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