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是三国时期著名战役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这场战役的全局,史称夷陵之战,蜀吴双方投入兵力达十万之众,其规模和意义仅次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指挥这场战役的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名叫陆逊。他之所以能走上这场战役的指挥台,东吴名臣阚泽功不可没。
公元221年7月,称帝不久的刘备复仇心切,为从孙权手中夺回荆州,洗雪关羽败亡之耻,不惜倾全国之力,亲自率兵伐吴,大有一战灭吴之势。蜀汉大军压境,东吴前线吃紧,孙权求和不成,一边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调兵遣将,谋划退敌之策。东吴大事,早先全仗周瑜,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而今吕蒙病卒,谁能横刀立马、挥师退敌呢?孙权一时惶然,没了主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阚泽挺身而出,力荐陆逊。他先以陆逊此前夺取荆州、打败关羽为例,证明陆逊虽然是个儒生,但确实有雄才大略,其能力不在周瑜之下,若能起用,必能破蜀,并承诺,如有闪失,愿与陆逊同罪。孙权这才想起陆逊,也有意拜他为将。可张昭、顾雍、步骘等一班重臣老将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陆逊乃一介书生,资历不深,威望不高,将这么大的事交给他,恐难胜任,也无以服众,弄不好要出大乱子、误大事。阚泽情知举荐陆逊的阻力不小,就大声疾呼说,如若不用陆逊,东吴就此休矣!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孙权也认为陆逊奇才难得,于是当机立断,拍板让陆逊迎战刘备。陆逊奉召而至,但他也担心众将官不服,于是便推辞了一番,然后请求孙权明天当众授命。阚泽上奏说,古人拜将,必筑神坛,大会誓师,从而壮军威、严军纪,令行禁止。孙权准奏,命人连夜筑坛完备,第二天大会百官,请陆逊登坛,拜为大都督、右护军镇西将军,赐以宝剑、印绶,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并授权说,朝廷以内的事,由我来主持,朝廷以外的事,由你全权负责。这样一来,全军将士再无异心,在陆逊的统一指挥下,戮力对敌。陆逊也果然不负朝廷重托,以逸待劳,神机妙算,火烧连营数百里,重创汉军实力,打得刘备落荒而逃,挽救了东吴的命运。
从阚泽临危荐陆逊的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出,荐贤这件事,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在事关重大的紧要关头,要成功地举荐一个人才,既要有识见,也要有胆略。眼力当然是第一位的,看不准就会举不当举,坏了大事,而看准了能否举荐成功,还要靠胆略。像阚泽这次荐陆逊,就是把自己乃至全家人的性命都押上去,才得以实现的。在我国古代,荐贤是件重诚信的大事,疏忽不得。被荐者若有重大过失,须追究举荐者连带法律责任,弄不好要一块儿掉脑袋。从另一角度说,贤能既然需要力挺,说明他尚处发轫之初,还缺乏资历和威信,其价值只是被“识货”者看出来了,众人还不了解他。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像阚泽那样,不惜身家性命,据理力争,也需要像孙权那样,力排众议,果断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