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3日 星期六

    传媒视点

    网络空间安全亟待探索新秩序

    张薇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3日   10 版)
    美国的全球监听作法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CFP

        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题为《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提出:“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这是中国在国家领导人层面首次提出“互联网治理”概念。

     

        随着各国网络安全战略意义的提升,如何更为积极、有效地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月底,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将举行,可以预见,网络安全将是被探讨的重要议题。

     

    网络空间被“乌云”笼罩

     

        2013年在网络领域最令人记忆犹新的事情,当推“棱镜”事件。“棱镜”事件刺痛了各国的安全神经,其持续发酵带来的影响让各国政府把网络安全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重视。

     

        “斯诺登向全球揭示了美国人在利用因特网做什么——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说,斯诺登把美国从因特网‘道德捍卫者’的高度拉下来了。”原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严明表示。

     

        “副作用太大!”知名网络安全专家、原网络安全应急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杜跃进说,种种被暴露出来的信息安全事件颠覆了过去的网信安全领域,最终导致大家互相不信任。“体现在产业链上,美国公司的东西在中国不能随便拓展,中国公司的东西在美国亦如此,产品不可以,服务也不可以。”

     

        此外,这个领域的合作圈子也被打破。“以前有大量的成功案例,很多都是通过大范围的国际合作更早知道情况、判断形势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现在,大家共同维护网络稳定运行、打击网络犯罪和攻击的那种氛围已经被破坏掉了。”杜跃进说。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网络空间的威慑力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可以利用直达人心的便捷通道,攻心夺志,实现信息渗透、文化入侵和思想殖民,直至颠覆国家政权;可以利用全球一体的物联网实现远程控制,阻挠交通、能源、金融、供水等民生基础设施;可以通过网络入侵攻击军事网络,摧毁作战体系……

     

        “如果使用网络攻击使全国电网停电,使电话、手机不通,使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失去控制,这要比多少个原子弹带来的后果都要严重得多。如果把物联网因素考虑进去的话,结果将更可怕。”严明说。

     

    一家独大行不通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使网络安全水平大打折扣的关键原因。

     

        因特网在美国诞生,使得美国在网络世界掌握绝对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为什么说全球‘跑’在美国的因特网上?不是简单说网络的域名根服务器13个大部分都在美国,而是美国的指导思想和运作管理机制,包括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对安全和利益的把控,都体现出全方位的霸权主义行为。”严明说。

     

        为什么亟待探索新秩序?杜跃进以一幅漫画的内容为例加以说明:“三个身高不一样的小孩趴在围墙边观看足球比赛。如果所有人都站在平地上看,只有一个人能够看到球赛——这是表面的公平。我们应该做的,是给看不到球赛的小孩根据其身高增加合适的板凳,最后让每个人都能看到球赛——这才是真正的公平。互联网发展就像小孩看球赛,世界各国的能力、水平、积累不同,现状是只有一部分国家从中受益。我们应该帮助其他国家提升能力,确保权益,而不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今年3月,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宣布有意将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ANA)管理权移交至全球多利益相关方社群。由于域名根服务器系统是全球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IANA管理权也被视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

     

        按照美国主推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架构,各国政府代表组成的政府咨询委员会只能向ICANN理事会提供咨询意见,而且这个意见不具约束力;政府咨询委员会主席兼任ICANN理事会成员,但不具有投票权。看起来,政府角色在美国的框架模式中被大幅弱化。

     

        “尽管美国选择作出一个‘开明’的姿态,但事实上目前比较弱小的国家不太可能在其中获得足够发言权,或者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机会。”杜跃进说。

     

    核心技术的研发是关键

     

        各个国家正逐渐认识到,网络空间是国家安全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粗略统计,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出台网络安全或信息安全战略和政策。比如,巴西政府要求在巴西提供社交网络、电子邮箱及搜索引擎等服务的外国互联网公司必须在巴西本土建立数据中心;印度要求官员使用本国邮件服务;俄联邦航天署为多家下属企业员工采购国产防窃听手机;德国、法国携手建立独立互联网,以便让数据“远离美国”。

     

        在我国,2013年底,金融行业也发起去“IOE”行动,呼吁国内银行放弃IBM、Oracle和EMC的产品,尽量采购本土同类产品。2014年初成立的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更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了布局。此后,我国开始对网络信息安全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旗帜鲜明的举措,以推动国家战略落地。

     

        严明与记者分享了国际电信大会美国代表团成员歌德斯坦(Gordon M.dstein)的一篇文章《因特网山穷水尽?》。文章指出:纵观全球,网络控制权引发的地缘冲突接连不断,因特网成为亟待全局管制的全球资源。因特网未来能否“保持现状”,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从学术上严格讲,互联网包括因特网,但不仅仅是因特网。构筑一个真正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不仅限于因特网的分裂和若干因特网的互联,还可能包括其他体系网络的互联互通。相信各国在学习发展的同时,必然还会有整个IT层面的创新。”严明表示。

     

        他还指出,当前形势给人信心,行动上则有待实践。“当今世界,网络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没有实力,很难有发言权,关键还是要加强网络和信息领域关键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光明网记者 张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