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学价值观的校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内在契合,其义理也一脉相承。大学校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丰富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大学校训提供了思想引领。坚守和传播校训,是大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山东大学校训虽然凝练形成于2002年,成熟完善于2011年的110周年校庆之际,却是山东大学100多年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更是山东大学立足新世纪、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
成立于1901年国家危难之际的山东大学堂,不仅在当时承载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践履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圣责。100多年来,山东大学坚守“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并逐步凝练和确立了“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
“学无止境”意在“为学”,不仅是指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对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气有浩然”意在“为人”,是以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体现了孟子所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山东大学培养了40余万国家栋梁和社会中坚,其中有革命先驱、抗日名将、共和国元帅,近百位两院院士,十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百余位部长、省长,大批艺术名家、世界冠军以及商界领袖。
在校训的引领下,一代代山大人踔厉奋发、薪火相传,不断丰富完善山大文化内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山大校训将与时俱进,成为学校持续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