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和蒙古国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形式丰富多样,成果不断显现,国际社会关注度大大提高。在今年外交部公布的《中蒙友好交流年纪念活动方案》中,仅人文领域活动就有22项。
这个方案包括中蒙双边关系文献汇编、中蒙两国互办文化周、举办中蒙儿童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和中蒙友好交流知识竞赛、在蒙推出中国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作品、两国新闻代表团互访、举办蒙古国学生汉语语言文化类系列比赛、举行纪念中蒙建交6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举办蒙古学学者圆桌会等诸多内容。有些活动已经举行完毕,有些正在进行当中,为中蒙建交65周年、中蒙友好交流年增添了光彩。
据蒙古国文化旅游体育部部长奥运格雷勒介绍,近年来,中蒙两国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和广,进而助推了两国各领域关系稳步发展。从1994年开始,中蒙两国政府签署文化合作协议,每三年都有具体计划。根据两国政府签订的文化合作协议、科技合作计划、教育交流与合作计划等,中蒙双方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除了在乌兰巴托举办汉语比赛、每年互派文艺团体、体育代表团访问对方外,两国还就互派留学生、相互承认学位、学历、中国向蒙古国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等签署了协议。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参赞杨庆东说:“截至目前,每年有近8000名中国资助和自费的蒙古学生到中国留学。同时,每年还有100多万人次的蒙古人到中国各地旅游观光,占蒙古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民间交流之火可见一斑。”
“汉语热”在蒙古国不断升温,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方院长其米德策耶将《论语》《大学》等典籍翻译成蒙古文,成为蒙古国畅销书。中方派文物修复专家协助蒙古修复辽代古塔历史文化遗迹工作进展良好。双方在蒙古长调保护、申遗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蒙两国成立了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协调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先后三次召开工作会议,启动了实质性的联合保护行动,并制定了详细的《中蒙联合开展长调民歌田野调查大纲》。
2011年,中蒙战略伙伴关系确定,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2011-2016年教育交流与合作执行计划》,该计划已经逐步扩大规模并形成机制。中国文化中心在乌兰巴托落地、生根、发芽,正成为中蒙两国举办文化活动、开办教学培训、提供信息服务等的主要阵地。两国文学界加强交流合作的范围不断拓宽,除了学术报告会之外,中国作家代表团还与蒙古国作家进行了广泛交流。两国文学界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包括加强作家互访,中国文学期刊《民族文学》刊登蒙古国作家的代表作,两国每年对5至10本文学作品进行互译等。
蒙古国中华商会担当着两国民间交流的重任,成立12年来,已发展110多家理事单位,涵盖建筑、石油、矿山、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增进中蒙两国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举办了蒙古国投资环境和在蒙中资企业的社会责任、中蒙贸易合作与法律环境研讨会、中蒙企业合作论坛。今年3月,中华商会邀请蒙古国总理与中资企业进行座谈,反映中资企业心声,效果良好。
2014年7月2日,为期一周的内蒙古中蒙友好交流系列活动陆续在蒙古国展开,来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医疗专家、新闻出版界人士、文艺界代表等近百人跋涉上千里,深入到蒙古国乌兰巴托市、达尔罕市、后杭盖省等地区,与蒙古国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架起两国友好交流的彩虹。
(本报乌兰巴托8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马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