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正式开馆。19日,记者探访了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在这里触摸奥运记忆。
“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记忆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学会互相尊重和学习……”一走进博物馆,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体育颂》首先映入眼帘,这篇《体育颂》述说着奥林匹克价值观——卓越、友谊、尊重。“这是现代奥林匹克对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讲解员李换换说。公元前776年,古希腊人在一个名为“奥林匹亚”的地方,创办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当时,参加这届古代奥运会的国家仅有三个——伯罗奔尼撒、伊斯利和斯巴达,只有一个比赛项目,即距离为192.27米的场地跑。李换换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希腊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希腊城邦之间战火不断,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为呼吁停止战争,纪念众神之神——宙斯,并表达崇敬之意,以神的名义,定期举办奥运会。
在奥林匹克知识展厅,两座与真人等高的蜡像引人注目。李换换告诉记者,这分别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和国际奥委会荣誉主席罗格先生的蜡像,17日,参加开馆仪式的巴赫和罗格还分别与自己的蜡像合影。
在展厅的正中央,摆放着镇馆之宝——顾拜旦手稿。透明玻璃窗内,它静静地躺着,一百多页的法文手稿,穿越时空诉说着这位伟人的心声。手稿中有一段大意为:“我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帮助我,并希望在你的帮助下,我能够继续努力并实现这一惠及人类的宏伟事业——在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李换换告诉记者,这份手稿由一位外国收藏家长期借展,被保存在恒温恒湿环境中。
除了顾拜旦手稿,一面由25支奥运火炬组成的火炬墙也格外夺人眼球。这些火炬中,“年龄”最大的当属1936年柏林奥运会火炬,只见它金光熠熠,线条流畅,但和其他火炬相比,却明显短了一截。“这支火炬严格来说只是手柄部分,火炬本体已经在传递中燃烧掉了。”李换换解释道。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是现代奥运圣火传递的起点,而柏林的火炬则成了现代奥林匹克火炬的始祖。每一支火炬都蕴含各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为例,祥云寓意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再往前,是中国与奥林匹克展厅,在这里,有1933年为纪念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制作的瓷盘。盘中,几丛梅花环绕两个相叠的地球图案,以传统方式音译的“欧林匹克”字样环绕在中间,既古典又有“拥抱世界”的寓意。王军霞在奥运夺冠后身披的国旗、邓亚萍的球拍、刘翔的运动服……展厅展出了近百件中国奥运冠军征战奥运会时的物品。
此外,馆内还设有江苏(南京)与奥林匹克展厅、青奥在南京展厅、3D展厅和互动体验区。其中,青奥在南京展厅,展示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当年六次修改的南京申办青奥会中英法文的陈述稿,见证了一百年来南京从追梦奥运到圆梦青奥的历程。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是青奥会留给南京的一个重要礼物,也是中国与奥运“牵手”的证明。
(本报南京8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许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