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新乡贤·新乡村

    “借自然之力恢复自然”

    ——植物学家蒋高明和他的“弘毅生态农场”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1日   04 版)
    蒋高明(左一)在农场的有机果园里。 曾彦摄

        朴实的衣着,黝黑的皮肤,如果不是鼻梁上的眼镜和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多人会把蒋高明当作沂蒙山区的一位普通农民。

     

    “泰山学者”回乡种地

     

        2005年,身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蒋高明,成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接到聘书的那一刻,蒋高明决定要进行他梦寐以求的生态农业乡村实验:“不能只待在实验室里,必须一竿子插到底,插到村。”

     

        2006年7月,蒋高明带着“生态农业”研究课题和一支由十多个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回到自己的家乡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承包了约40亩低产田,办起了“弘毅生态农场”。

     

        因为是薄地,当地农民一亩110元都没人承包,蒋高明以每亩260元的价格承包了下来。村民们善意地提醒他:这样的地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但蒋高明接下来的行为让乡亲们更吃惊——他坚持种地“六不用”: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农膜、不用添加剂、不用除草剂、不用转基因。

     

        “种地不用化肥、农药,不绝产才怪呢!”乡亲们当时的议论蒋高明至今记忆犹新。

     

        2008年,蒋高明种的小麦和玉米两季加起来一亩才收1000来斤。但到了2011年,农场小麦亩产900斤、玉米1100斤,比周围农田产量高出近一倍。经过8年的实验,昔日的低产田已经被改造成吨良田。蒋高明说:“生态学的威力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土壤变得松软,并有了比较厚的表土层,肥力严重下降的土地,经过生态修复逐渐焕发了生机。”

     

    “真正的有机农业应是环保的”

     

        立秋过后,走进弘毅生态农场,只见有机玉米郁郁葱葱,牛舍内的上百头肉牛吃着秸秆,成群的鸭、鹅正悠然自得地戏水。

     

        在蒋高明看来,原来的农业模式下,除草剂、杀虫剂越用越多,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害虫和杂草,反而把有害部分留在土壤、空气中,大大减少了野生物种和乡村生物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这种模式,土地不喜欢,虫子不喜欢,草不喜欢,农民也不喜欢。要恢复地力,出路就在生态循环农业上!”蒋高明说道。

     

        在农场采访时,院子内几十盏造型别致的“提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蒋高明说,这是诱杀害虫的脉冲式杀虫灯,从2008年起,他们就开始使用。“刚开始时,每盏灯每晚最多捕获9斤害虫,如今虫子少了,每晚捕捉不足50克了。这说明害虫减少的幅度是很大的,捕到的虫子倒出来还可以喂鸡。”

     

        “借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是弘毅生态农场的成功实践和经验。蒋高明认为真正的有机农业应是环保的。

     

    “生态好了鸟儿都来做客”

     

        “乡村消失的不仅仅是燕子,还有蜻蜓、喜鹊、小黄雀、青蛙、蛇、野兔……消失的是我们的自然生态。”蒋高明在《寂静的乡村》一文中写道。

     

        蒋高明说,现代农业过分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化学性生产资料。粮食在增产,但环境污染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接踵而来。

     

        8年来,弘毅生态农场用近乎“痴狂”的态度,实践着“借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理论,带动了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浙江、江苏等地不少企业家、农民从事有机农业,在全国累计推广有机农(草)业面积14.5万亩,充分展示了科研的示范作用。

     

        站在农场的有机果园里,蒋高明告诉记者:“我们这里40厘米厚、1平方米的土壤里面,有四五百条蚯蚓,而周围果园里最多的只有十几条,有的甚至一条都没有。”

     

        “生态好了鸟儿都来做客。”蒋高明说。经山东农业大学环境学院测定,弘毅生态农场土壤里的重金属基本为零,农产品没有重金属超标问题,更没有农药残留。山鸡、燕子、蜻蜓、刺猬、青蛙、蛤蟆、蛇、蜜蜂、螳螂、瓢虫等动物,重新回到了农田。

     

        “生态有机农业显然是农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在“生态农场”前冠上“弘毅”二字,蒋高明有他的深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