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援藏工作20周年①

    高原戈壁种下“最美绿色”

    ——记陕西技术援藏人员、阿里噶尔县林业局局长韩俊文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靳昊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0日   03 版)

        开栏的话

     

        2014年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作出对口支援西藏重大战略决策20周年。20年来,数以万计的援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为西藏的发展稳定作出突出贡献,赢得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近日,本报派记者分赴西藏山南、阿里、林芝等地采访,并开辟专栏刊发对口援藏工作的实效,讲述援藏干部的感人事迹,宣扬以造福各族群众为己任的援藏精神。

     

        牧民将刚刚收获的紫花苜蓿扎捆储藏,为牲畜过冬做准备。旁边一架大型现代化自动喷灌机下,紫花苜蓿从覆盖着地膜的泥土中长出嫩绿的新苗。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眼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情景,彻底颠覆了记者脑海中的“天上阿里”。

     

        然而,就在9年前,这里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日益加重的荒漠化,令完全依赖有限的天然草场放牧的牧民感到绝望。韩俊文,这位来自陕西的技术援藏人员数年如一日,用真情和汗水硬是在海拔4300米、寸草不生的高原戈壁荒滩上播撒出一片绿洲,为当地牧业发展、牧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700多个日夜创造高原种植奇迹

     

        噶尔县位于阿里地区中西部,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县。

     

        2004年底,陕西省第四批援藏干部提出在噶尔县开展人工种草项目。为了帮助阿里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作为陕西省靖边县的一名农技人员,韩俊文毅然接下了这个连自己心里都没底的任务。

     

        人工种草试点选在了噶尔县昆莎乡,这里属高寒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寒冷。韩俊文对当地的土壤、气候、生产等因素一一考察后,决定采取“广泛试种、重点培养”的方法。2005年共进行了林木、蔬菜、农作物、牧草4个大类25个品种试验,紫花苜蓿种植采用了覆膜和大田种植两种方式。

     

        试验的头一年,是韩俊文最辛苦的一年。他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从平整土地、修整水渠、播种、灌溉、施肥到后期管理,每一件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试验品种中紫花苜蓿长势最好,适应性也强,是饲养家畜的优良牧草。2006年,紫花苜蓿被作为人工种草推广的重点,试点面积一下子从几亩地扩大到300亩。

     

        经过两年的试种和摸索,韩俊文终于成功打破了海拔4000米以上不能种植紫花苜蓿的定论。

     

    “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推广人工种草,首先要让农牧民群众掌握种植技术。韩俊文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安排工作,指导农牧民种草。“种子下浅了扎不了根,种得太深长不出苗。阿里日照强烈,下苗时机掌握不好容易被晒死。”手把手指导,心贴心传技术,使群众快速掌握了人工种草的基本方法。试验田里一刻也离不开韩俊文。最忙的时候,这位陕北汉子也撑不住了,感冒、发烧、拉肚子是经常的事,为了不耽误生产,他经常中途拔掉输液管,回到试验田指导农牧民下种、施肥。

     

        最让群众信服的是韩俊文平整土地的技术,不管是什么样的土地,他不用任何仪器,站在地边实地看一眼,就知道哪儿高、哪里低,经过他平整的土地灌水率都达到90%以上。

     

        韩俊文的农牧技术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除了人工种草,他还担当起青稞、蔬菜、奶牛养殖等技术顾问,青稞生虫了、农机出了问题、蔬菜长得慢等等,对于农牧民的求教,他随叫随到,热心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当地群众说:“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紫花苜蓿在青藏高原扎根,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紫花苜蓿是‘神草’!”昆莎乡牧民丹增说,当地天然牧场产草量非常有限,一旦发生雪灾,牧民总为无草喂牲畜发愁。自从他家种植了30亩紫花苜蓿后,每年能割两茬草,牛羊的饲料不愁了。

     

        韩俊文算了一笔账,1亩紫花苜蓿每年可产2500~3000公斤草,相当于100亩天然草场的产草量。“经济账之外,还有一笔不可估算价值的生态账。”他说,噶尔县多为戈壁滩,紫花苜蓿根系旺盛,能起到遏制荒漠化的作用。

     

        2005年至今,噶尔县昆莎乡人工种草已使荒滩变成了绿洲,种草面积达24600多亩,其中紫花苜蓿种植5520亩,基地一年可产鲜草11000多吨。

     

        就像苜蓿草一样,韩俊文早已在高原上扎下了根。2007年,怀着对这片土地和群众的深厚感情,韩俊文选择了将工作关系转到噶尔县,并获得了西藏第四届劳动模范称号。从一名援藏技术员到长期建藏干部,现任噶尔县林业局局长的韩俊文说:“与内地相比,这里的群众生活还比较艰苦。为了让这里的群众早日实现富裕,在西藏现代牧业发展的道路上,我宁愿做路边生长的一棵小草。”

     

        (本报拉萨8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靳昊)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