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大峡谷里的“雪山雄鹰”

    ——藏族农民企业家斯那定珠的梦想与坚持(下)

    本报记者 李晓东 任维东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0日   04 版)

        斯那定珠梦寐以求的通村“天路”通了,巴拉村村民延续1300多年无路无电无通讯的历史就此终结。但对于他来说,这仅是第一步,他要带领乡亲们保护好这里的优美环境,用旅游发展让乡亲们致富。

        斯那定珠走南闯北,认为风景最美的还是自己的家乡巴拉格宗。他说:“我把这里建成受法律保护的景区,就没人敢打这里的主意了。”

        巴拉格宗处于三江并流核心区,从20世纪末开始,大量海内外游客来到香格里拉寻找最后的世外桃源,斯那定珠意识到这是巴拉村发展的大好机遇。他将总面积约176平方公里的巴拉格宗景区主题定位为“赏香格里拉大峡谷画廊,探香巴拉王国之谜”,规划了人马驿道、棕榈峡、乃当牧场、巴拉村、天然佛塔、巴拉格宗神山等景点,划分了生态观光、雪山探险、民族生态自助游等旅游功能区。

        为了防止开发旅游走弯路,斯那定珠勤学善思,在通天峡、棕榈峡和香格里拉大峡谷修建环保钢架观光栈道。他给自己拴上保险绳,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绝壁示范凿孔,做到不砍伐、破坏一棵树,使栈道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他建成了极具藏式风格的水庄大酒店和巴拉村、乃当、崖咱、泽嘎塘等接待点,打造出全长5公里、云南独一无二的高原峡谷漂流项目。

        2009年,巴拉村里的公路升级为柏油路。斯那定珠投入128万元,在岗曲河上建了一座大桥和一座吊桥,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在他的帮助下,村民从近3000米的高山上搬到了岗曲水边的定居点。

        近两年来,景区工程建设项目较多,斯那定珠将200多万元的工程全部分包给村民负责施工,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看到家门口也可赚钱,纷纷回到景区。仅此一项,村民每人每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斯那定珠认为,景区工程建设项目是短期的,还得拓宽村民的致富渠道,给他们提供较为理想的就业岗位。从2007年9月景区投入试营业起,斯那定珠就通过培训吸收本村和邻村上百人进入景区工作,使他们每月有稳定的工资收入。

        短短几年时间,巴拉格宗景区便被迪庆州授予“文明景区”称号,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4月,挂牌成立了“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山景区巴拉格宗管理处”,巴拉格宗景区拥有了“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大知名品牌。

        16年的修路历程,斯那定珠付出太多。他说:“我一个人富裕太简单了,但我希望乡亲们彻底改变命运,都走上致富道路,这是让我死而无憾的一项感情投资。我真正的巴拉梦,是履行好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让乡亲们的生活都过得红红火火!”

        斯那定珠的艰辛感染着巴拉格宗的乡亲们,巴拉村所在的行政村被确定为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村。他被乡亲们誉为香格里拉大峡谷里的“雪山雄鹰”“第二个太阳”。(本报记者 李晓东 任维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