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镇。
1915年,复旦大学建校十周年之际,老校长李登辉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写入复旦章程。作为建校的精神基石,一百年来,校训已内化为全体复旦人共同的精神指针,为之而不懈追求。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全体复旦人的理想“胎记”,折射和彰显出复旦精神——“爱国、牺牲、服务、团结”的价值取向。
为了使校训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途径,学校多措并举,注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校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强大助推作用。
一是注重符号塑造,培育校训的外化载体。
打造校训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如校庆90周年由李政道博士揭幕校训墙,百年校庆在新校区树立校训石,等等,此外还以校训命名楼堂馆所,如博学楼、静思斋等,并延伸至路名……这些与校训精神相互交融,让复旦人在校园漫步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将镌刻有校训的学校奠基石复制品作为校史馆的重要实物教材。通过校史馆参观和重点讲解,将近距离触摸校训作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和新教工入职教育等的重要环节。
将校训固化为学校重要的文化符号。复旦中文版校徽突出校训并进行徽标注册;把校训正式写入2014年《复旦大学章程》和《学生手册》《教师手册》,人手一份;新生入学通知书上将校训印在最醒目的地方,让新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感悟校训精神;将校训纳入到学校视觉VI系统,作为名片、ppt、展板等模板的要素。
鼓励校训文化产品的原创性设计与开发。通过每年举办校名纪念品设计大赛,支持学生的校训创意作品,经由这些原创纪念品,让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时时处处感受到校训文化的感染力。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校训的内化于心。
将校训解读作为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典礼的重要内容。在今年6月27日2014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杨玉良校长在致辞的尾声再次谈及校训,号召全体复旦人努力成为一名知识分子,维护知识分子的尊严,遵守校训,使之成为终生受用的宝典。
在舆论主阵地开展校训教育。通过校报、《校史通讯》、广播台和校园网主页定期刊登专题文章和新生形势任务课等主渠道,重点灌输校训的来由、含义等,引导新生掌握校训的基本常识,对其内涵有清晰的认识。此外,近年来学校还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如将与校训有关的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在复旦官方微博、微信上,开展师生校友“为校训点赞”等活动,让每一个复旦人都能深刻感受到校训经久不衰的魅力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举办校训系列活动。近年来学校组织了校史知识竞赛、校训校歌吟诵活动、教职工“我心中的校训”征文比赛以及开展复旦文化符号专项课题研究,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主动探究和思考校训的当代价值和深刻内涵。启动了以校训关键词命名的师生学术研究计划,引导师生用校训精神指引学习和科研。(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萧思健) (本报记者 靳晓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