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6日 星期六

    中国“外脑”

    不信邪才能有创新

    莱格特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6日   11 版)

        当年,我是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优良的科研和创新传统深深吸引,才受邀加入这所美国学校的。事实上,自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都不遗余力地从世界各地引进优秀科学技术人才。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82年。30多年来,我数次访问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在向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过程中所做的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令我印象深刻,2012年我决定加入这所大学。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高等教育及科研创新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了一批国际一流人才。

        如果中国今后能继续坚持吸引海外专家的政策,并且像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一样,将吸引国外专家的范围扩大到背景各异的各种族人才,并使之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中国必将很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想进一步广纳天下英才,就要为国际专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具体包括科研启动经费、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只有这样,中国在引进海外智力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够得以保持,外国人才对建设创新型中国的贡献才会持续并得到进一步增强。

        虽然这些实际的考虑的确重要,但我个人认为,如果中国想吸引的不仅是像我这样的短期访问外国专家,而是成为在中国长期任期的科研人员,那么就必须提供一个宽松的、能够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的学术环境。因为科学技术真正的创新,必须建立在能够自由挑战人们最深信不疑的观念上。我可以举一个关于我科研生涯的例子:1972年,“超流体氦—3”这个物理系统的第一批实验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正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工作。我对这些现象的第一反应是非常惊讶,这有可能意味着当时已经存在了50年的量子力学学说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想法如此出格,如果是在今天的许多大学,像我那样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年轻教师,恐怕不会有勇气去投身这个完全未知的研究领域。幸运的是,苏塞克斯大学有一个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我又是一个不信邪的人,最终我得以从事研究这个全新的领域。最后,量子力学被证明还是正确的,但我沿着这个思路所取得的发现却让我在200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如果建设一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大学就必须致力于发展这样的学术环境,让敢于挑战传统的原创研究不仅被允许而且被推崇看重。

        此外,我还认为科学和技术的蓬勃发展不能在真空中实现。任何能够与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竞争的大学,都需要将科学和技术发展融入一个综合的学术环境中,包括世界顶级的文化艺术和社会科学学科。我非常高兴上海交通大学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事实上,我曾多次在我本人的科研生涯中发现,物理学最根本的问题与其他领域,特别是哲学有很多交叉。我在与这些领域中的佼佼者交流中受益匪浅。在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中产生的新想法,很可能会挑战最权威的专业理念。这样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不舒服,但这却是改变世界、建设真正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进一步地说,我相信提供和维护一个推崇新想法、允许挑战学术权威的学术环境,是吸引世界顶尖人才的必要条件。假如我个人考虑来中国长期工作,这样的学术环境将是我作决定的重要因素。

        (莱格特 世界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1938年出生于英国,1983年起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担任物理系教授,20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12年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担任讲席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