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6日 星期六

    知行论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诉求

    黄秋生 罗成翼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6日   06 版)
    CFP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本质上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诉求。

     

    实现国家富强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中国曾经的富庶与繁华令早期接触过东方的西方观察家们羡妒。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弗朗索瓦·魁奈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就这样感慨过:“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美丽、人口最密集、最繁华的王国。中华帝国不亚于一个统一在同一王朝之下的欧洲。”然而,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华帝国”开始从五千年文明的辉煌中跌落,进入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昔日的强国沦为各殖民势力竞相争夺的目标。此后,探索国家富强之道就成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们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我们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冲击,国民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实现国家富强之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我们还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发展中我们还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新的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仍然突出;惩治和预防腐败、维护国家安全等工作仍然任务艰巨。由是观之,在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实现民族振兴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犹如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其《观察中国》一书中所言:“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耻辱,正是这种耻辱唤起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并激发了20世纪的中国革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确立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这一民族振兴的梦想就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通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崛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增强。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持续、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为中国自身和平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在许多国际事务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民族振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从实现民族振兴的国内外环境来分析,我们机遇虽多,但挑战也不少。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改善人民生活;无论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是中国力量的凝聚;无论是正确处理内部矛盾,还是积极应对国际局势,都必然要求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实现人民幸福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也是我们应该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对象。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为人民造福,就应该随时倾听人民呼声,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此,必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让每个人都能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为实现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幸福感并非仅仅由经济状况所决定,它还受到政治生态、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环境状况、精神生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们虽然已经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民主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公平、食品安全、文化生活、生态环境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因此,为了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必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必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必须正视全社会的道德问题,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实现人民幸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