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3日 星期三

    热点思考

    实施向西开放 探索发展新路

    作者:汪晓文 杨光宇 杜欣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3日 07版)
    2007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超过东部地区,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CFP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回顾我国对外开放历程,虽然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来看,我国对外开放依然呈现出“东强西弱、海强边弱”的状况。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不仅向东开放,也要向西开放,进一步扩大内陆开放、沿边开放、拓展开放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形成开放新优势,构建开放新格局。

     

    向西开放的优势和契机

     

        西北内陆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亚欧第二条大陆桥横贯全区,交通便利,与俄罗斯、中亚、中东欧、西欧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在向西开放进程中具有明显的区位特色和比较优势。周边国家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市场潜力大,密切对华经济合作、搭乘中国经济快车的愿望强烈。上海合作组织、中欧领导人峰会、中国与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等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向西开放是在沿海开放与我国改革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自2007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超过东部地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向西开放,正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新重点和新亮点。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向西开放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阿拉伯国家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资金最丰裕、跨国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无疑是我国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必须重视的地区。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及其影响的深化、长期化,中亚、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遭受巨大冲击,亟须走出低谷,与保持经济稳健增长和拥有巨大市场容量的中国深化合作是有利的选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体,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是一个拥有30亿人口、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的广大区域。这些有利因素将让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向西开放的抓手和举措

     

        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我国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外向型产业群和产业基地、增强对外产业合作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财税、金融、产业、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等政策措施,先后设立了广西桂东、重庆沿江、宁夏银川、湖南湘南、湖北荆州、甘肃兰白、四川广安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向西开放的新平台,强力开拓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新路径。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在打造向西开放的新平台过程中,要加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运通道建设,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大交通体系,打造内联全国、外通中西亚的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为实现货运物流的空铁联运、公铁联运、水陆联运和多式联运打下基础。为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应积极发展支线运输,建设支线机场,根据市场需求增辟航空线路;围绕人口、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集中的工商业较发达的城镇,逐渐实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提高铁路交通运载能力,对现有干线路网进行扩能改造,为资源开发及客货运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符合西北特色的工业体系,利用能源优势,发展能源产业,延伸资源导向的产业链,开发深加工产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业,吸引国内外游商。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提升服务业的品质,促进西北地区加速迈入“服务经济时代”。根据中亚、西亚地区的商品需求,调整出口结构,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西北特色的区域产业结构体系,实现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发展道路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

     

        搭建合作平台体系。以国家级新区为引擎、以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前哨、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支撑,分工协作、相互协调、点面结合,积极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依托“中—亚博览会”“兰洽会”和“中—阿博览会”等重要会展平台,深化区域协作,推进向西开放,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和国际港务区,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提升国际化贸易水平。

     

        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依托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学科,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健全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机制,为各类人才培育计划营造良好环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抓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基地建设,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为向西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