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2日 星期二

    一场书展背后的阅读经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2日 05版)
    一家三口在一起阅读。新华社发

        今年4月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与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相去甚远。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仅为13.43分钟。

     

        7月,第四届江苏书展在苏州落下帷幕。四天时间里,18万人次走进书展场馆,零售380万元,图书馆采购350万元,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采购1785万元,合计2515万元,均创下了历届书展的新高。

     

        欣喜于市民争相购书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忧虑:这些书会不会就此躺在家里“睡大觉”?书展,不只是本生意经,更要成为指导市民阅读的重要抓手。

     

    从“卖场”到文化盛宴

     

        上午9点,书展大门一打开,人群便像潮水般涌入会场。这些人群里,有学生、有白发老者、有带着孩子的父母,还有坐着轮椅的残疾人。

     

        来自苏州中学的学生许哲浩刚走进书展,就被右手边的过云楼藏书——宋刻《锦绣万花谷》真迹深深吸引。令他惊喜不已的是,书展里还有历时12年原样原色复制的《四库全书》、来自扬州的雕版印刷展演等,让自己近距离闻到了墨香。

     

        虽然名为“书展”,但江苏并不想做成“大卖场”的模样。除设有精品馆、少儿阅读公园、数字体验馆等十余处展馆外,书展还推出了集装箱书屋、最美图书展位、12位书香江苏形象大使、2014年12本好书等。不少参观者称,逛江苏书展,是一种美的享受。

     

        “今年的书展不光推出了14万册图书,还举办了128场阅读推广活动,强调文化的交流沟通,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琪介绍,书展期间,著名作家、学者、全民阅读推广人朱永新、聂震宁、余秋雨、曹文轩、范小青等来到现场,向市民推荐好书、与读者互动,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

     

        位于苏州馆的“红沙发访谈”,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在这里,市民总能不经意间看到自己喜爱的作家、学者。在这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透漏,《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有望今年出台。

     

    数字时代,阅读该如何选择?

     

        伴随互联网的大发展,如今许多人都习惯用各种电子产品阅读文字,纸墨香对不少人来说已经稍显陌生。对此有人说,电子阅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纸质图书将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也有人说,经典文学作品不会过时,传统书籍永远是人们生活的最好伴侣。数字时代,阅读该如何选择,成为书展内外讨论的一个重点。

     

        “目前,图书销售量的增速正在放缓,约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过去的增速在15%左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的冲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总编辑郭力说。

     

        在书展里,很多年轻人对电子阅读方式比较推崇。一位20多岁的市民告诉记者,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看书时间有限。“电子书便宜、方便、快捷、海量且易于检索,这些都是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

     

        “与电子书相比,纸质书也有它自己的优势。一来,电子屏幕会对眼睛的伤害比纸质书严重;二来,纸质书方便批注,方便回顾,更容易让读者带着思想去读书。”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表示,“一些年轻人是网络抚养大的,不了解纸质书的精华,应该尝试着去了解。”

     

        “数字阅读的分量会越来越重,但是纸质阅读不会消失”,江苏凤凰出版集团董事长陈海燕表示,因为电子书易读,很多读者通常都是“一遍过”,容易呈现出阅读过程碎片化等现象。“电子图书收费低,作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一旦他们追求写作的数量,质量就无从保障,这对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个考验。”

     

        邬书林表示,发达国家早已使用数字化阅读来提高阅读效率,有过系统的阅读,建立了知识体系,掌握知识结构,再用数字化阅读才能更有效率。“无论读者选择什么样的读书方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

     

    阅读,从家庭开始

     

        “当下,推广全民阅读,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家庭对阅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另一个是学校功利化教育。”全国政协常委、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表示,“如今,很多中国家庭有酒柜却没有书柜,家长不读书,孩子怎么会热爱读书?”

     

        “没有人天生会阅读,阅读是模仿来的。”在一场关于“儿童阅读与推广”的讲座上,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告诫台下的听众,“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看了一本书就有多大的提高。阅读,看重的不应只是成绩,还要注重情商的养成。”

     

        “0—6岁是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大陆这个阶段的阅读教育还很欠缺。”方素珍介绍,在英国,政府会赠送新生儿“阅读礼袋”,让父母与孩子进行亲子读书。现场,方素珍还为父母和老师们展示了立体绘本、洗澡时看的绘本、口水书等新奇物件,教授他们调动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

     

        以书展之名,做分享之事,是这届书展给人们的印象。在朱永新“好家风是怎样形成的”讲座上,一位家长表示,自己孩子读书有偏向性。对此,朱永新告诉他,阅读是有个性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个性化阅读的形成。但同时,孩子的阅读与饮食一样,需要相对合理与健全,才能令他更好发展。“如果有些好书孩子不感兴趣,家长可通过陪读、分享的方式,让他先了解其中的魅力,或利用其他媒介,比如电影、电视剧先吸引他,再反过来引导他阅读,培养他的兴趣。”

     

        “真正的阅读是从家庭开始的。”朱永新表示,在引导家长改变观念的同时,政府还要进一步提供指导和规范服务。“让每个家庭都能有个小书架,提倡学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读书,为学生推荐好书,并开设阅读课程、阅读比赛、读书分享课等。”(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