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光明专论

    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徐伟新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1日   01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要深刻把握“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事关改革开放全局和走向的重大问题,从而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现代化必须担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既是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取决于改革迈出新步伐。我们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领导人民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一条全新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这样一条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在近代以来后起大国和当代新兴工业化国家崛起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也前所未有。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转折,机遇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面临思想观念的束缚、利益固化的藩篱、体制机制的弊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能否顺利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迈出改革新步伐,有没有勇气和智慧开拓改革新局面。迈出改革新步伐,是当代中国走向新发展的关键一招。

     

        迈出改革新步伐取决于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一条“渐进式”改革道路。随着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积累叠加,改革越往后,暴露出来的矛盾越多、解决的难度越大。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的协同配合。在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等因素都在发生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依靠单兵作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改革显然已不能适应新一轮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力度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刻把握带有根本性、联动性和支点性的核心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赢得发展的新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共产党人的根本担当。怎样治理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无成功样本可循,也无现成答案可用。以苏联为代表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方面也进行过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最终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党领导人民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艰苦努力,我们完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改革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宏伟事业,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国家现代化进程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善、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在世界多样化制度格局中形成中国制度的独特标识,完成中国制度的现代化。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究竟要“改什么”,是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一手抓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一手抓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的集中体现,制度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邓小平同志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认识,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反复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严重地脱离了广大群众。”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5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目标,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这一目标,涉及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权力的调整,涉及政府部门之间利益的调整,涉及中央、地方的人权、财权、事权的调整,涉及许多敏感问题的调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参与其中,奋力攻坚。

     

        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有效的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美国学者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赋予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向现代化的转变,再完美的现代制度也会成为废纸一堆。当前,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下更大气力。这就需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员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战略思维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特别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推进国家现代化提供动力源泉。去年以来,我国东北、华北以及华南部分地区雾霾高发、多发,给人民生活、健康、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国语》里讲:国主山川,川竭国亡。山川是一个国家的依赖,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河流枯竭了,这个国家就要灭亡了。川,气之导也。河流是天地用来导气促和的,如果水静止而不循环,就没有生命;如果水断流枯竭,整个大气的循环就破坏了。雾霾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活动的警告。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执政意识,不断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使我们的所作所为遵循客观规律,从天、地、人的大系统规范秩序,经纶天下。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能否保持正确方向,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事业的前途命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和价值体系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面对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在复杂严峻的风险考验中把握改革方向、把准改革脉搏、开好改革药方,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制度模式选择,可以是人的主观意志所为。但是制度模式能否行得通、通得久,最终由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合力决定。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相对于今天,这个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必然性、实践性、人民性。相对于明天,这个结果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定力,是制度自信的源泉、定力和主心骨。有了这个定力和主心骨,在世界多样化的制度格局中,在全球化共同的场域中,在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我们将确立中国制度的独特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

     

        价值观决定改革观,必须筑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体系基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主导,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所形成的社会共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和鲜明标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战略导向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强大功能。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中国意义的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适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具有鲜明的中国风范、中国气象,又具有日益深入人心的国际社会共鸣和影响力,从而更加成熟而持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今天制度自信的使然,更是明天制度自信的保证。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