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傍晚,在经过了五个多小时烦琐的通关手续之后,丝绸之路万里行采访团离开哈萨克斯坦,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尽管天气炎热,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但一进入塔什干城区,街道宽阔、浓荫蔽日,我们的旅途困顿立即消去大半。
塔什干在乌兹别克语中是“石头城”的意思,地处山麓冲积扇一带,因有巨大卵石而得名。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公元六世纪,这里就以商业、手工业著称。我国古代的张骞、法显、玄奘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虽然名字是“石头城”,但现在的塔什干更应被称作“森林城”。据说,塔什干全城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公园,仅各式各样的喷泉就有两百多个,全城的树木总数达到7000多万棵。城区建筑都不高,一般只有五六层,但样式别致、各有不同,且以白色居多,掩映在大树之间,显得非常协调。
塔什干现有人口约250万,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街上跑的小汽车大部分都是雪弗兰品牌,以微型车Spark居多。塔什干城区有三条地铁线路,建于1973年,是中亚唯一建有地铁的城市。9日晚,我们试乘了一下,感觉地铁站内部虽然设施比较陈旧,进站还是用投币卡的方式,但是却装饰有巨大的水晶灯,显得非常的华丽和考究。
在塔什干采访,我们遇到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居民都十分友好,有的年轻人会主动地用英语跟我们打招呼。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时,他们热情地表示欢迎,甚至主动提出来要和我们合影。这样一座漂亮好客的森林城市,能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它魅力的中国人并不多。据国旅的领队赵女士讲,之前每年来乌兹别克斯坦从事商务、旅游的中国人,加起来总共不到两千人次,远少于日本韩国。
8日上午,我们来到哈斯特·伊玛姆伊斯兰建筑群采访,这里是塔什干伊斯兰文化中心,保存有从世界各地收集的3万余份伊斯兰教古文献手稿,其中最珍贵的是公元7世纪的《古兰经》。在这里采访时,正好巧遇了来自国内的中央企业哈电集团的项目部经理马柯。据他介绍,他们也是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参与总承包了安格连15万千瓦热电项目。项目总投资2.26亿美元,去年底开工建设,计划2016年底竣工,目前已有200多名中方人员参与施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这里。
8月9日是我国云南地震的头七祭,本报记者一早专程前往塔什干地震纪念碑。一块巨大的方石中间有个裂缝,裂缝一面书写日期,另一面刻有一面钟,指针指在5时24分。1966年4月26日凌晨,一场7.5级(有说9级)强烈地震几乎将全城变为废墟,死亡数十万人。震后,当时的苏联政府举全国之力,要求全苏15个加盟共和国每国义务“承包”一条主要大街,援建这座劫后余生的古城。仅仅过了两三年后,一座崭新的城市便在废墟之中拔地而起。
在丝绸之路两千年历史中,或是因为战争,或是因为生态,不少城市都曾经毁灭过。塔什干能在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后,重新赢得更繁荣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力量功不可没。“我在新闻上看到你们云南地震的消息后,感到很难过,希望他们能振作起来,和塔什干一样,建设一个美丽的新家园。”同行的乌兹别克斯坦导游高山说。
(本报塔什干8月9日电 本报记者 周龙)
(更多内容见光明网首页全媒体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