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

    本报记者 刘茜 姚晓丹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0日   02 版)

        8月5日,记者赶赴位于地震灾区的云南鲁甸县第三小学,西南地区最好的外伤骨科医院之一——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把野战医院就驻扎在这里。操场上大大小小的帐篷就是病房,随处可见军医和照顾受伤亲人的村民。校园整洁干净,外观上,没有任何地震过后的痕迹。

     

        “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一位住在帐篷里的老乡说。

     

    学校是临时医院和指挥部

     

        据鲁甸县城老乡介绍,这座可以容纳800名学生的学校是汶川地震后落成的。此次地震,校舍变成临时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院长龙骥告诉记者,把医院驻扎在校园里,是当地政府安排的,这里水电供应正常,已经收治了近60名伤员。

     

        除了变成临时医院,一些学校还成为临时指挥部。8月6日,因为道路塌方,记者徒步近4个小时到达此次的震中,受灾最严重的龙头山镇,一路上残垣断壁。而地震的前线抗震指挥部就坐落在龙泉中学。

     

        这座不大的校园里,驻扎着各个部队的抢险官兵、志愿者和新闻工作者。每天进出不少于1000人次。该校校长李明响介绍,这所有着22年历史的学校一共有11栋建筑,地震时倒塌了1栋,是1992年建成的楼,这栋楼平时存放教学物资,学生和教师出入不多。此次地震对龙头山镇造成的伤亡极为严重,但幸运的是校园里没有造成任何伤亡。经过住建部专家的评测,2009年,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建成的2栋宿舍楼可以继续使用。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的支书介绍,这片社区有1100户,倒塌房屋不少于800户,镇政府和卫生局的建筑也都倒塌,8月3日地震当天,龙泉中学成为第一批进入震中各路援助人员的栖身地。

     

    未受破损学校多是“校安工程”

     

        鲁甸县江底镇箐脚村大白路中海油希望小学与火德红镇火德火村张家坪中海油希望小学学校墙体轻微开裂;巧家县大寨镇大寨村中海油希望小学校舍安全未受影响。目前也未接到灾区其他希望小学师生人员伤亡与校舍受损的通报。云南昭通市教育局目前统计数字显示,此次地震校园内没有造成师生伤亡。全市共有134间7928平方米校舍倒塌,共形成危房22.61万平方米。2009年以来实施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没受到较大破损。

     

        由于历史欠账,我国仍存在不少中小学危房。汶川地震后的2009年,我国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计划,该工程在三年内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级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2011年5月,云南省曾召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会。会议透露,该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全面排除。2011年起,5年内将投入近260亿元消除2628.5万平方米不安全校舍。此次鲁甸地震,学校无疑经受住了的考验。但有教育专家指出,“校舍安全工程”属痛定思痛后的“亡羊补牢”之举,“在现有政府投资体制下,如何确保有限的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各级政府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报记者 刘茜 姚晓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