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发生以来,武警官兵全力展开生命援救,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大爱温暖灾区。
鲁甸籍老兵没回家
年逾50岁的武警张勋家在鲁甸县,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他已有10个多月没回过老家了,本来已打了休假报告,想回家看望八旬老母亲。
8月3日下午,张勋正在收拾行李。“鲁甸发生地震了!”消息传来,支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1小时后,张勋带领专家组前往灾区。
张勋从事水文地质工作近30年,是权威专家,2010年云南抗旱救灾时,就是他打出了“第一口井”,被尊称为地球“扫描仪”。
“去往鲁甸的路我熟,我的技术也正好能派上用场!”张勋主动请缨。而此前10分钟,当他给家里打电话时,路已经不通了。
8月4日上午9点多,距离张勋家20余公里处时,支队领导让他回老家看看。一夜未眠的张勋摇了摇头:“打个电话就行。”幸好此时附近通讯信号已恢复,安然无恙的母亲反复叮嘱:“这是大灾难,部队已到咱村,你赶紧忙你的。”
8月4日,经过长途跋涉的专家组终于在晚9时抵达临时驻点。此时,张勋已近9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他顾不上休息,马上打开仪器设备,开始整理数据。
道路严重受损,泥泞不通,张勋总是走在最前面,每到险要处都对滑坡的形态、规模、产状、滑动方向,以及距离进行详细的观测记录、拍照和素描,综合分析确定次生灾害可能发生的临界触发因素,圈定危险区,标注警示牌。经过18个小时的连续战斗,对附近的9个滑坡隐患点进行详细排查,发现两条暗滑坡体。
15公里的艰难跋涉
8月6日早晨5时,武警8750部队位于巧家县包谷垴乡的医疗救护所得到消息:搜救官兵在15公里外的龙头村发现一名受伤村民,头颅损伤较重,请求医护人员火速前往施救。
“带上野战医护箱,马上出发!”已经连续三天三夜奋战在救援一线的武警8750部队“救灾医疗服务队”队长王坤吉带上一名卫生员立即赶往现场。王坤吉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殊荣,被评为第十三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这次参加抗震救灾,她主动请缨,被任命为医疗服务队队长。
医疗救护车外出未回,除了步行前往,王坤吉别无选择。经过15公里的艰难跋涉,两人到达龙头村。王坤吉立刻对受伤群众进行伤情处理。由于伤情较重,必须转移到乡卫生院实施救治,王坤吉在两名救援战士的帮助下,迅速用担架将这名受伤群众送往乡医院。
截至记者发稿时,王坤吉带领医疗服务队的战友们先后为5个集中安置点巡诊、消毒,救治受伤群众65人。
一个土豆无限情深
巧家县新店乡新店村委会与震中仅6公里之遥,地震后全村20余户村民房屋全部倒塌,村民断水缺粮,情况十分危急。
8月4日下午5点,武警8750部队所属“特等功臣团”200名官兵历经19个小时急行军后到达新店乡,随后他们派出先遣小组赶赴新店村委会,查看灾情,建立通联。
当先遣小组到达新店村委会时,一群村民看到武警官兵,激动地站了起来,村委会主任胡华彬来到记者面前,激动地说:“地震发生后,全村损失惨重,大家都在等着子弟兵。”
查看完灾情后,村民们拉着官兵的手,要留他们吃晚饭。正当他们准备婉言谢绝时,胡主任家5岁大的小女孩突然往一名战士手里塞了一个烤得热乎乎的土豆:“解放军叔叔,吃了土豆才有力气,快吃吧。”
看着小女孩清澈的双眼,再看村民们围坐的火堆旁的一锅米饭、几十个烤熟的土豆,官兵们被深深感动。战士杨行含泪对村民们说:“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一定帮助大家早日渡过难关!”(本报鲁甸8月6日电 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通讯员 崔继承 谢析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