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04日 星期一

    以先锋模范为镜

    一辈子的“泥腿子”

    ——记湖北省松滋市纸厂河镇机关干部李文全

    夏静 韩宏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04日   03 版)

        7月的一天,湖北省松滋市纸厂河镇十字岭村,午后温度高达38摄氏度,纸厂河镇机关干部李文全来到驻点村,一户一户走访,汗水湿透了衣背。从2006年开始,每逢周一、周五,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至今已有8个年头。

     

    “文全哥的电话就是咱老百姓的‘110’”

     

        站在自家花卉苗木基地上,十字岭村三组村民肖尚武感激地说:“我们家能有今天,多亏了文全哥。”

     

        原来,肖尚武房前屋后有近20亩山地,但是苦于没有资金,一直得不到开发。李文全了解情况后,当即借给肖尚武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随后又说服了一位专门从事苗木生意的朋友投资3万元与他搭伙。如今,荒丘秃岭摇身一变,成了花卉绿林的海洋,肖尚武一家也富了起来。

     

        一年四季,李文全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帮肖冬梅办计划生育证明,帮陈秀银等10多个农户解决生产道路铺碎石问题,给留守儿童肖哲思、肖雨涵在儿童节送慰问品……纸厂河镇的百姓打趣道:“文全哥的电话就是咱老百姓的‘110’,事无巨细,有求必应。”

     

    “再难的事情交给他等于落到了实处”

     

        2011年6月14日,纸厂河镇下了一天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0毫米。“一季的收成就这样泡汤了,再加上春天的大旱,那年等于颗粒无收。”大沟口村一组村民王先海说。

     

        李文全在调查了当地受灾情况后,意识到大沟大渠“肠梗阻”的现象不尽快解决,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就得不到保障。他当即向新上任的党委书记万江华建议,渠道清淤不能再等了,没有资金,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方案由他来策划。

     

        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后,中直渠疏洗计划出来了。为保证施工进度,李文全带队轮流值班,24小时日夜奋战在工地,终于在春节前完成了任务。

     

        2012年6月6日,纸厂河镇再度降下230毫米的特大暴雨。此次仅用一周,全镇沟渠就完成了排水工作,纸厂河镇“天干三日井也枯,雨下一夜就成湖”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万江华说:“短短一年时间,曾经想也不敢想的事竟成了现实。再难的事情交到李文全手上,等于落到了实处。”

     

    “群众绽开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李文全帮扶的群众数不胜数,但是他并不富裕。妻子在纸厂河机关当保洁员,一个月工资仅550元,夫妻二人至今还住在纸厂河镇机关单位的单身宿舍里。即便如此,只要看到群众有困难,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掏钱资助。“只要群众满意了,我就开心了。群众绽开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2004年,纸厂河镇进行乡镇机构改革,镇机关只留30个编制,党政班子成员只保留9人,改革压力巨大。

     

        这一年,李文全46岁,担任副镇长,正值年富力强、大有可为的年纪,他却主动找到组织,提出转为非领导职务。他一带头,领导班子里几位年龄偏大的同志也纷纷主动退出,纸厂河镇的机构改革得以顺利开展,走在了松滋市前列。

     

        李文全说:“在乡镇工作的22年里,我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因为我深知自己就是一辈子的‘泥腿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力所能及的分内之事,组织对我这个‘泥腿子’工作的肯定让我常怀感恩之心。”(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韩 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