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国理论与中国声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事业。日前,《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多语种外语版出版并广受好评,为当代中国政策主张、价值观念的对外传播添上浓重一笔。在中共中央编译局日前召开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中央文献翻译”座谈会上,此项工作也引发了专家热议。为回应关切,本版特专访中央编译局负责同志,深入阐释这项工作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记者:今年5月,《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一书经中共中央编译局翻译成英、法、西、俄、日、阿等六种语言,由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怎样看待其翻译出版的重要意义?
柴方国:本书外文版是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重要论述的第一次系统对外译介,对于国际社会系统了解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内涵和意义,对于传播我们党的治国理政理念,传播当代中国的实践追求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外文版的翻译出版,为准确地对外地宣介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重要论述提供了规范可靠的译本。该书六个语种的外文版严格按照原著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翻译,准确传达了原著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内涵,充分反映了原著的表达风格和语言风采,在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对一些关键概念和表述做了精确到位的翻译处理,对于国外读者了解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可以起到基本文献和基础文本的作用。
本书外文版及时以权威文献响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关注。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描绘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系,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本书外文版翻译出版期间,俄罗斯、保加利亚等国家的研究和出版机构就通过我国有关部门协商该书翻译出版事宜。多语种译本的及时推出,既可以适应国外读者的阅读需要,也可以为国外有关机构的传播提供帮助和参考。
为了扩大对外传播的语言覆盖面,增强传播效果,我们此次在英、法、西、俄、日五个语种的基础上,增加了阿拉伯语。阿拉伯国家和我们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这些国家的读者对我国状况了解较少,该书阿拉伯语的翻译出版,可以使他们准确清晰、原原本本地了解中国梦的含义。
记者:责任重大,翻译难度也可想而知。在该书翻译出版过程中,中央编译局是怎样精益求精、不辱使命的?
柴方国:本书的多语种对外翻译是根据中央理论外宣工作部署进行的。去年年底,我们接到翻译任务后,立即开展工作。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英、法、西、俄、日、阿六个语言处在做好“两会”翻译工作的同时,调配精干力量,制订科学的翻译流程,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今年1月底,六种语言的译稿基本完成。
我们对有关工作做了改进和创新,力求译文准确传达原文精神内涵,针对外国受众阅读习惯,在完善表达风格方面下大功夫,着重抓好重要概念、基本思想、特色表述和提法的翻译。
“中国梦”一词此前在社会上有多种英文译法,如“Chinese dream”“China’s dream”等。我们根据多年从事中央文献翻译的经验,借鉴国际上的一些译法,最终将其译为“Chinese Dream”,准确传达了这一重要政治术语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同志讲话鲜活生动,特别善于用普通群众耳熟能详的形象化语言来阐释深邃的道理,这对于翻译人员是很大的挑战。比如,他在谈到国际问题时说,“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各语言处根据各自语言特点分别作了不同的处理,如法文、俄文保留了中文“台”和“戏”的形象说法,日文则采用了相对灵活的处理方式。虽然译文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但都十分贴切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
对国人习以为常、但国外读者未必理解的一些简化提法,我们适当增加了解释性内容,如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四风”的说法译成阿拉伯语时,没有套用原文,而是展开来翻译,增补必要的说明,使读者能够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其含义。
结合该书外文版的特点,经有关领导部门同意,我们将中文书名简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译成外文后更加简洁,容易为国外受众理解。原书出版说明主要针对国内读者,我们提请中央宣传部约请中联部进行改写,用朴实的文字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梦的由来和该书编辑特点,帮助国外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书内容。
记者: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重要性日渐凸显。怎样认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及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重要作用?
柴方国: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在深刻影响世界格局,一举一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关于中国的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关注点不同,意图不同,褒贬不一。这既为加强理论外宣工作提供了更多机遇,也提出更大挑战。要像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那样,准确判断重要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应对挑战,内容之一就是正视国际舆论环境,响应国际上的关切和意见,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发展成就,介绍中国发展道路,阐释中国发展理念。
中央文献翻译工作是党的理论外宣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支撑性要素,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思想文化交流、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具有战略性意义。中央文献翻译工作一直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最近,中央领导对我局工作作出指示,明确要求我们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工程中承担任务,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期做好理论外宣工作、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考、新部署。对中央文献翻译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要求更高,责任更大。
记者:中央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与更高要求,编译局将怎样进一步做好工作,为国家对外传播工程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柴方国: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中央文献翻译工作:
一是遵照中央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要求,继续发挥我局对外翻译的传统优势,重点做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文献的对外翻译工作,特别是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的对外翻译工作,阐释好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影响力。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翻译《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论述摘编》一书,预计国庆节前出版。
二是加强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沟通协调,凝聚外宣合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加强与领导部门、兄弟单位的沟通交流、协调合作,发挥我局国际交流多、熟悉国外读者情况的优势,及时跟踪国内出版情况和国外阅读需求,提出翻译选题建议,提高对外翻译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是加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着力创建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要研究翻译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翻译传播规律,为做好翻译提供可靠的学理依据。要深入研究文献内涵,用准用好范畴、概念、术语,充分传递中文文本信息,准确反映我国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要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深入研究受众,承认我国与外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别,摸情况,接地气,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用国外受众看得懂的语言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四是加强对中央文献翻译成果的传播跟踪和评估,提升中央文献的传播影响力。提升传播影响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学术交流、网络宣传、出版推介等多种方式,使翻译成果顺畅地传递给受众。我局非常重视中央文献翻译成果传播效果,各语种翻译人员密切跟踪受众地区对译本译文的反应。我局研究部门也不断延伸相关研究,跟踪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分析和评价,还专门设立了“中国政治术语的对外传播”课题。
五是加强翻译队伍建设,扩大翻译队伍规模,规范和拓展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工作,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翻译能力。加强中央文献翻译,关键在人才。近年来,我局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通过“以老带新”业务培训、成立出国留学专项基金、与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和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翻译队伍建设。今后,还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努力,也期待获得更多支持和帮助。(本报记者 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