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群山,挡不住她的视线。崎岖山路,绊不住她的双脚。
整整17年,她用自己的青春填补了贫困山村的教育空白,如一株绽放在山村的玉兰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她就是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盘源教学点教师朱白玉。
从小立志当老师
朱白玉出生在湖北咸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上学,她每天要走20多里山路,却从未缺过一节课。因为家境贫寒,在乡亲们和老师的帮助下,她才勉强读完了初中。从那时起,她就立志要当一名乡村老师,让更多的农村娃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学毕业,她考取师范学校,可家里无力支付学费,她只好弃学打工。
1997年的一天,朱白玉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村里的娃们没人教了,你回来吧!”一听可以当老师,她马上辞职回家。那时,当地小学代课教师每月只有150元钱,比她打工时少了三分之二。“只要能当老师,钱少点没关系!”朱白玉说。
因为学历低,朱白玉想方设法给自己充电。她一边自学教学理论,一边向老教师取经,仅学习笔记就写了20多本。努力没有白费。在全国教师写作范文比赛中,她获得湖北省一等奖。她的教学案例、公开课也多次获奖,还先后被评为“咸宁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咸宁市最美乡村教师”。2004年,在代课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中,朱白玉从1000多名教师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妇唱夫随 扎根山村
朱白玉先后在5所小学或教学点任过教。由于长期伏案和超负荷工作,她30岁不到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颈骨质增生,还有慢性支气管炎、肩周炎、心肌劳损。2008年,因劳累过度,她突发心梗,送到医院抢救。住院不到一个星期,她又回到了讲台。“一想到学生需要我,我在医院就住不下去了。”
为了照顾朱白玉,丈夫刘功礼辞去工作,回家当起了“全职先生”。
大病初愈,本来应该好好休养的朱白玉,却动员丈夫一起去桂花镇最苦、最偏僻的盘源教学点任教。她说:“我就是从穷山沟里出来的,我放不下穷山沟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
刚到盘源教学点,她和丈夫一起修屋堵漏、挖沟排水,除杂草,挑牛粪,粉刷黑板。2011年春,她争取到资助为学生建了一个简易厕所,结束了盘源教学点十几年没有厕所的历史。半年后,在区政府的资金扶持下,他们夫妻二人协助校长盖起了新教室和新宿舍。
她在盘源执教7年,学校有了水泥操场、围墙、乒乓球桌和各种体育器材。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朱白玉说:“所有的付出都值!”
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朱白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对孩子负责。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每天,除了上课,她还要为寄宿的学生做午餐。为了保证营养,鸡蛋、新鲜蔬菜、红烧肉等,她变着花样做。
每逢周末,她还会去山上砍柴,备着在雨雪天给孩子们烘烤鞋子。雨雪天路滑,她就和丈夫轮流接送学生排队如厕,防止学生掉进粪池。每年入冬前,她和丈夫都会早早地买好钉子和桐油布,一起把窗户钉严实。村民们开玩笑说,盘源教学点是“朱妈妈”和“刘爹爹”的“夫妻店”。
自从他们夫妻二人来到盘源教学点,这里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秋季,学生人数达到70多人。两人实在忙不过来,校领导只好让三年级学生到附近的五爱小学就读。目前,盘源教学点仍有40多名学生,是咸安区学生最多的教学点。
2010年,村里给他们颁发了教学奖金和教学突出贡献奖奖牌。乡亲们都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我们一百个放心。”(本报记者 夏 静 光明网记者 张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