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02日 星期六

    平稳中的亮点与隐忧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释放的重要信号

    作者:冯蕾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02日 02版)

        7月30日,由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编制的2014年二季度产业景气指数出炉。“缓中趋稳、稳中有升”——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用八个字形容当前中国工业经济的表现。“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二季度工业经济景气度整体上能保持平稳运行并呈现温和回暖迹象实属不易。”潘建成说。

     

    工业景气指数微升0.2点:压力下的增长来之不易

     

        中经产业景气监测结果显示,二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94.7,较一季度上升0.2点。尽管只是微升,但却透露了新变化。

     

        “在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7点的背景下,二季度景气指数比一季度微升0.2点,呈现出止跌趋稳走势。”潘建成说,“这是在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取得的,实属不易。”

     

        事实上,今年以来,受产能过剩以及节能减排的影响,煤炭、石油加工及炼焦、钢铁等上游资源性和高耗能产业仍处于低景气甚至不景气状态。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并没有显著上升,显示产能过剩对工业经济运行带来的压力仍比较大。“面对持续较大的压力,今年以来政府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改革红利的释放,另一方面适时适度推出一系列定向调控的稳增长政策,在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潘建成强调。

     

    钢铁行业投资大幅下降15.7%:适应“新常态”亟须转型

     

        景气报告显示,二季度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58.3亿元,由上季度的同比增长0.1%转为本季度的同比下降15.7%,表明投资领域压缩过剩产能的决心和力度。

     

        作为产能过剩较为突出的钢铁行业,景气度的变化传递了当前经济的冷暖信号和结构调整之艰。钢铁投资大幅下降与多种因素相关。1月至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4.7%,增速创57个月以来新低;汽车行业对钢材需求增长也带来较大制约;进入6月,钢铁行业将进入传统需求淡季,钢铁下游需求会进一步缩减。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发展部副主任陈子琦说,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而钢铁工业恰恰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需理解和适应“新常态”,这意味着靠需求高速增长拉动的高增长、高盈利时代已经过去,市场供大于求,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与行业普遍压力较大的状况相比,宝钢、中信泰富特钢等,则通过转型升级,在个性化、定制化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

     

    有色金融行业亏损面超过22%:结构调整的阵痛才刚刚开始

     

        景气报告显示,二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亏损面达22.1%,比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超过225亿元,同比增长25.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华俊指出,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有色金属行业上中游盈利能力难有改善,下游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内部分化明显。

     

        “尤其是电解铝,由于产能过剩、成本价格倒挂,企业持续亏损,短期内扭亏的压力依然很大。”王华俊说,这就需要企业研发制造特色鲜明、市场急需的高新材料。比如研发制造高质量的汽车铝合金板、航空航天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为建筑行业提供新型建筑节能铝合金门窗。

     

        “谁创新能力强、结构调整快,就会占领先机。”潘建成认为,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结构升级任务艰巨。前期政策消化远比预期的困难,比如国家已明确电解铝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之一,但在西部部分地区近年来又新上马不少电解铝项目,为化解产能过剩增添了难度,“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度过这段最艰苦的浴火重生的时期。”(本报记者 冯 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