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献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些问题至今没有澄清,这为后人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一部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四卷外集一卷,唐杜牧撰,注释者未署名。书后有刻书牌记,用中国明代年号,可著录为正统五年(1440)朝鲜全罗道锦山刻本,该书不见有中国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980年在北京汇总时,我负责唐别集,记得杜牧的诗文集最早的是正德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为正统刻本,早了70年。为此,我进行了研究。从引用的资料来看,注释者当为南宋时人,用清代冯集梧注本(《四部备要》)进行校勘,发现文字有很大差异。此后,我写了《关于樊川文集夹注》,发表在《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4期上。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的《杜牧集系年校注》,引用了我的资料,对《樊川文集夹注》有论述。
1972年,辽宁省图书馆从辽宁省文物店购进宋代刘宰的二十二卷《漫堂先生文集》。该书曾藏清宫,《天禄琳琅书目续编》卷七宋版著录,有乾隆“天禄继鉴”玺印全套。该书字体排列不甚整齐,边栏接头处有较大缝隙,卷十九中“甘”字倒了,显然是活字印本。1991年,我对这个“宋版活字”本进行了研究。文渊阁《四库全书》抄录的《漫堂先生文集》为三十六卷,前有正德十六年任佃的序和嘉靖八年王皋的序,根据这两篇序文,刘宰死后同里王遂整理遗文,编为三十六卷,正德时大学士靳贵从内府藏书中抄出,王遂的后人在王皋的帮助下先刻四卷,嘉靖时又续刻三十二卷。收刘宰诗文1226篇,分体编排。二十二卷是宋赵葵编的,也是分体编排,篇章顺序与三十六卷本同,但只收484篇,均见于三十六卷本。二十二卷本宋讳很严,讳字的本字及嫌名几乎全避。上个世纪80年代顾廷龙先生到辽宁省图书馆看书,我给顾老看了此书,顾老认为“纸是染的”。经过分析以后得出结论,二十二卷本《漫堂先生文集》是明代隆庆以后,做伪者刻了一套避宋讳的木活字,用经过人工染的纸,删节三十六卷本,印的假宋版,冒充宋版。这是古籍造伪的新发现。之后,我写了《古籍版本造伪的“杰作”》,在《上海高校图书馆情报学刊》1992年第4期上发表。
《嘉兴藏》是明代万历时始刻,一直刻到康熙时的私刻大藏经,改变以前的卷轴装和梵夹装为线装(即方册),收佛教典籍最多,很有影响。2000年以前,介绍《嘉兴藏》的资料结论不一,都是片面的。2000年,长春的私人出版商姜锡慈让我推荐影印出版的大藏经,我建议他出版《嘉兴藏》。不久,他让我主持这项工作。我用几年时间,征集到东北师大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北京故宫、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的《经直画一》。这些《经直画一》大部分相同,有些地方有别。整体上看,都不是全藏的目录,而是某一个时期发行的目录。我决定重辑,写了《关于〈嘉兴藏〉及其重辑工作》,发表在《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5年第4、5期。此后,我征集到包括台湾地区中央图书馆的海峡两岸各单位藏的《嘉兴藏》子目,以北京故宫藏的《经直画一》为基础进行重辑,北京故宫《经直画一》所缺的,用其他藏本补,北京故宫《经直画一》所无的,编为《拾遗》。2008年,由北京民族出版社按原大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