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01日 星期五

    为了父亲的叮嘱

    ——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常玉珍

    作者: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01日 01版)
    常玉珍(左一)看望老战士。资料照片

        在河北唐山,不知道常玉珍的人很少。

     

        1995年以来,累计投资近亿元,先后无偿赡养116位老革命军人和14位烈军属,收养了63名老区孤残孩子;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拥军优属模范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当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致富不忘报国、爱心奉献功臣”的常玉珍,是唐山民营企业家中首屈一指的公益明星。

     

    “革命前辈为人民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

     

        1979年,常玉珍辞掉供销社工作的“铁饭碗”,依靠家中仅存的10斤黄豆、两缸小麦,靠卖豆腐脑、炸油条起家,逐步扩大经营,先后经销过玻璃、水产、鞋、烟酒糖茶、布料、皮货,最后定位于经营家具。

     

        在常记家具商场里,服务员身着一色的国防绿,因为常玉珍认为这种颜色能给人稳重的踏实感。在唐山,常记家具商场是唯一一个公开宣称不讲价却终日顾客盈门的家具商场。

     

        常玉珍崇拜军人、敬慕功臣,缘于父亲的影响。她的父亲曾是我党地下工作者,父亲的乐观豁达在她心中植下了生命的亮色。她记得父亲临终前的话:“我一点也不后悔,我看到解放了。以前和我接头的那些好同志,他们什么都没有看到。你以后一定要记住报答功臣、爱戴军人啊。”

     

        父亲的遗言成了常玉珍一生的动力:“我觉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爸爸都在看着我,我要用我的方式孝顺他:报答功臣、爱戴军人。革命前辈为人民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

     

        1995年,事业有成的常玉珍萌生了给老功臣们一个温暖的家的想法,遂投资460万元建起了常记功臣幸福院。她还建立了老区孤儿村,1997年有13名孤儿入住,当时年龄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出生7天。2009年,常玉珍又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常记共产主义大院养老院,养老院占地30亩,包括功臣幸福院和老区孤儿村。

     

        19年来,赡养功臣、抚养孤儿的所有费用,全由常玉珍支付。

     

    “就是要把革命老功臣当成‘老爸’赡养”

     

        对于功臣幸福院,常玉珍费了很多心思:每位老人各住一屋,室内配有高档红木家具、彩电、收音机等;怕老人们喝凉水,配备了保温杯;怕天冷冻着,配备了暖水袋、电褥子、电暖气;怕行动不便,配备了手杖;怕户外活动光线刺眼,配备了太阳镜、指甲刀、掏耳勺等。用常玉珍的话讲,“我就是要把革命老功臣当成‘老爸’赡养。”

     

        “老爸”们都衣食无忧了,常玉珍注意到,这些“老爸”有的因复员后满身是伤、有的因家庭比较困难、有的因年龄错过了组建家庭。为了让每一位功臣都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常玉珍用最优厚的条件为老人们征婚。

     

        2001年,常玉珍第一次为老功臣们征婚并操办了隆重的集体婚礼。婚礼当天,大红灯笼把常记功臣幸福院装点得喜气洋洋,新郎们一身戎装,胸前挂满军功章,新娘们则是火红的中式喜服。此后13年,常玉珍共为革命老功臣举办9次集体婚礼,先后有56位革命老功臣在常记功臣幸福院找到知心爱人。

     

        在常玉珍的“老爸”中,95岁的王子兰年龄最大。这位1946年入党的老人,参加过辽沈、平津等战役。在“闺女”常玉珍的张罗下,2009年他和73岁的饶秀兰成为幸福的一对,每天一起散步、聊天,生活其乐融融。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于金山,是和董存瑞一起参加过隆化攻坚战的老功臣,2009年被常玉珍请进常记功臣幸福院。当年常玉珍就介绍他和76岁的王金兰携手走上红毯。

     

    “功臣是人民的宝贵财富,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功臣是人民的宝贵财富,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这是挂在功臣幸福院会议室里的牌匾,也是常玉珍的心声。

     

        “爱心献功臣、倾心做公益,能得到怎样的回报?”面对记者的提问,常玉珍快人快语:“我得到的回报就是,老人们幸福地安享晚年,孩子们快乐地生活。老人和孩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1999年3月,常玉珍到唐山市路南区公证处办了一项特殊公证手续,把功臣幸福院和度假村、军人疗养院作为公益事业留给社会,没有传给子女。“妈妈给你们留下了一种创业的精神、一种无私的精神。”她对孩子们这样说。

     

        在母亲的教育下,常玉珍的3个女儿都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上门求婚者很多,但她们都把绣球抛向了军人。1996年12月,常玉珍把刚从唐山市税务干部学校毕业的儿子送进了军营。亲戚当时对她说:“玉珍啊,你也是50多岁的人了,儿子当了兵,谁接你的班呀?”常玉珍却说:“要成为好钢,就得到军营去淬火,将来才能把爱国拥军事业继承下去。”

     

        常玉珍的大女儿艾虹,现在跟母亲一起住在幸福院。“母亲即使不进行财产公证,我们姐弟四个也会把她的福利事业继续下去,不会让功臣幸福院和军人度假村关门。”艾虹说。(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