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题记
我认真地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目的之一在于用活生生的真人真事告诉世人:处于民族复兴大潮中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对自己选择的未来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因为这个伟大民族更具有创新实践的自信;目的之二在于引发读者的深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各个领域从业者立足本职的奋斗求索,中华民族这个诞生过四大发明的悠久博大、积淀厚重的“培养基”,能够适应时代要求不拘一格地培育出无数的创新人才。
你完全可以成为他们行列中的一员。
引子
赵正义十六载锲而不舍,独立自主研发,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行业的世界性专业技术难题,历经9次升级换代,他创立了由60项发明专利为技术支撑的“赵氏塔基”新技术体系并主导其产业化。
以“赵氏塔基”为规范对象,以清华、同济、中国建科院等专业院校专家组成的编制组完成了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赵正义担纲主编。
2014年初,赵正义顺利通过了“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领军人才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中国工程系列最高专业技术职称。
2011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歌响时,我仿佛在这时代的人流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赵正义的心在颤抖,38年的建筑生涯,转瞬间从脑海中掠过——从砌墙抹灰的农民工到企业经理,从初中生到研究生,从工人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再到被我国科技泰斗王大珩誉为“当代鲁班”的发明家。
起
1946年,赵正义出生在北京昌平的一个农民家庭,上溯五代与科技和文化都不沾边。初中毕业后,他回乡务农,成为一名人民公社社员。
1976年,30岁时赵正义成为农民工,摇身一变进入乡镇建筑企业,干起了瓦工行当。而立之年,他深知这辈子不可能再干别的行当,能有一门手艺,不愁养家糊口,足矣。
入行之初,赵正义上班认真苦练,细心揣摩,每天晚饭后都还要在自家院中反复练习。从调拌砂浆、搬砖、砌筑,到时间和质量检验记录,再到推倒并把砖上的砂浆清理干净,码放整齐以备明日重来,全部“一人班”。
200块砖,砌完为止,赵正义日复一日。这种历时半年的“小灶”开下来,从开始的每天3个小时到最后的不足1小时,从混水墙到清水墙,从5个主要质量检测项目无一合格到全优,从手忙脚乱、满身灰浆到有条不紊、轻松自如。
为了能真正掌握瓦工砌砖的技术诀窍,赵正义废寝忘食,除了领会书本的专业操作技巧和参悟同行的经验之外,自己在实践中还总结出一整套独有的操作程序和一整套施工中质量自我控制的方法。
就这样3年后,赵正义的技术水平超过了从业十几年的师傅。企业组织上百人的行业大比武,他一跃成为瓦工的标杆和旗帜。
赵正义给自己定的目标:“人能我能,我能人不能”。此后的7年,他从学徒到大工匠,连创质量、日工作量、砌砖总量240万块无返工的三项企业最高纪录。特别是,他练就了砌筑优质楼房大角的绝活,曾一人独揽一幢六层楼房的八个大角中的六个和三面山墙的砌筑施工,人送外号——“大角专业户”。
入行17年,赵正义走过了从瓦工、班组长、质检员、施工队长到企业经理的成才之路。
承
1997年,赵正义任总经理的建筑公司要淘汰老旧的轨道式塔机,准备引进最新的固定式塔机。在考察市场上固定式塔机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时,他发现国内外固定式塔机无一例外地配置的少则几十吨重则二百吨的传统基础——整体现浇混凝土基础,由于体积大、重量大、无法搬运,只能用一次废一次。
传统基础的平均使用时间不足半年,而已知的混凝土寿命在100年以上,资源利用率不足1%。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占地面积超过30平方米的巨大钢筋混凝土块埋于地下形成了建筑物之外的地下“暗堡”,给城市建设留下难以预测的大量隐患。
塔机规定寿命为15年,其间,光基础的成本就相当于塔机售价的5—6倍。固定式塔机的多种先进性能和基础的致命弊端形成巨大反差,摆在精打细算的赵正义面前,简直如鲠在喉。用赵正义的话来说:“买得起马,钉不起掌。”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传统基础却如此背道而驰并堂而皇之地危害社会几十年而无可奈何。”赵正义说,使用这种塔机,企业成本大幅增加,他无法承受。
赵正义陷入极大的痛苦中。一个月内,他给50多个国内塔机厂家的技术部门打电话,咨询探讨有没有变革传统整体现浇基础的可能性。得到的答案归纳为两类:一是固定式塔机是从国外引进的洋设备,基础是原装的,连发明这种塔机的外国人都解决不了,我们更无从谈起了。一个字——推。二是您是什么学历?搞什么专业?什么职称?基础直接牵涉塔机安全,目前国内外的技术人员都对这个难题束手无策。我们这些搞了几十年塔机专业的高工、研究员都不敢撞这道南墙。一个字——躲。
更有甚者。1996年末,赵正义在考察山东一家大型塔机厂时,特地与总工认真探讨能否研究改变传统基础,使之重复使用。当得知他文化不过初中,只是个乡镇建筑企业的小头头时,对方竟然以专家自居,把他好一顿奚落:“固定式塔机基础承受多种变向变量的复合力作用,塔机基础涉及土力学和地基基础、塔式起重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跨行业的多个学科,光是这四大学科的基础知识就够硕士的水平了,就你这点家底恐怕从头再学十年能略知一二就不错了!还敢妄生变革传统塔基的念头,你要能解这道题,我们这些专业人员,学历、职称还有什么用?岂不个个尸位素餐?”
赵正义彻底被激怒了。他不由分说地站起身,抬腿就走,忽然又转身回来,对那位总工心平气和地说了一句话:“我还真不敢和您一样看不起自己,来日方长,走着瞧。”
冲冠一怒为“塔基”,农民工出身的中国建筑工人赵正义从此与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7年6月,赵正义在做好企业经理的本职工作外,用了3个多月的业余时间潜心研究,终于设计出第一套由13件混凝土预制件装配为一体的塔机基础,用来替代刚刚购进的QTZ400型固定式塔机说明书上给出的传统基础。怕不保险,他请了几位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对比计算,都认为稳定性没问题。
赵正义直接指挥,在新塔机进场前,把第一套“赵氏塔基”安装完毕。
新塔机进场,厂家技术人员发现这套基础不是他们设计的基础,拒绝安装,“要在这种基础上装塔,倒塔谁负责?”
“当然是我负责。”赵正义的回答斩钉截铁。
拿到赵正义签字的“倒塔责任书”后,厂家技术人员才开始装塔。在对装好的塔机做例行的动、静载试验时,大部分人都“撤退”到塔倒了砸不着的范围之外。试验时,现场静得出奇。仪器的观测结果证明,基础是稳定的。
整个过程中,赵正义一直沉静地站在一旁,一言不发,默默地攥着拳头,虽然胸有成竹,可手心还是止不住地出汗。
在这之后,5个单元宿舍楼的结构与日俱升,2个月后6层楼封顶。这套基础在2天的时间内轻而易举地被转运到另一个工地,迅速组装投入使用。5个月后,又完成一项6500平方米的五层框架结构工程。
一颗悬了近一年的心总算落了地。
赵正义变革传统基础第一阶段的重复使用目标顺利实现,在认真总结展望这件“处女作”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他更下大功夫查找这件“作品”的技术缺陷,为进一步改进作准备。
自从进入建筑行业,赵正义逐步养成了算账的习惯,他对传统塔基的深恶痛绝正是源于这种“锱铢必较”的劲儿。他任职企业现有的2台400型塔机平均每年转移3个工地,一年就可节约5万元,明年再购进2台630型的塔机,5年内光基础就能省下50多万元,等于省出买两台新塔机的钱。
赵正义的内心再次打起了“算盘”。他从《建筑机械》杂志上得知,2000年,全国固定式塔机保有量达10万台并以每年2万台的增量在增长,到2010年,国内塔机保有量将达25万台以上,中国的建筑塔机保有量超过世界总量的50%,其中90%以上为固定式塔机。
而此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才刚刚开始。保守测算,到2010年以后我国仅固定式塔机平均每年基础消耗水泥218万吨(相当于10个小型水泥厂一年的总产量)、钢材36.7万吨、砂石料1200万吨、产生碱性污染物——混凝土垃圾810万立方米(相当于2500万平方米的框架楼的混凝土用量,可以造一个中小型城市的全部建筑物)、耗资总额67.7亿元。
我国的水泥资源存量照目前的消耗水平,用不了50年将彻底告罄,而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却每年为塔机基础埋掉一座城市。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在这种反差面前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在赵正义看来,如此巨大的资源和经济投入换来的只是平均半年时间的对塔机的稳定支撑作用,这简直就是揉进眼里的一粒砂子。
触类旁通。遍地的采油机、信号发射塔和风力发电机与固定式塔机的结构主体同属于塔桅式结构,它们的基础也是同出一族。“赵氏塔基”在我国相关领域推广应用意义重大。仅在建筑业全面推广,每年的直接效益:节约水泥196万吨、钢材33万吨、砂石料1030万吨,减少混凝土垃圾725万立方米,经济效益61亿元。倘若在各相关行业推广,每年节约标准煤25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
这是一项有全新技术体系支撑的全新产业,一旦实现,赵正义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蔡伦、毕昇、瓦特、爱迪生、包起帆的名字。
转
生活总是平地起波澜。
2001年6月,赵正义所在的企业改制重组,作为企业负责人的他却出人意料地辞去了总经理职务。8月1日,他带领两个志同道合的同事白手起家,创立了专业从事研发“装配式塔机基础”的企业——北京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放着待遇优厚的总经理不干,却非要干前途未卜、瞪着大眼往里扔瞎钱的“傻事”,有人说他不知天高地厚,妄想当科学家,有人干脆说他“疯”了。
闲话传到赵正义耳朵里,他只是微微一笑。
为了筹措公司注册资金,赵正义用自己的住房作抵押向朋友借钱。2006年,公司无法运转时,他又卖掉了上级部门奖给他的一套楼房,把自己置于破产的边缘,日常生活只能靠每月800元“内退生活费”和爱人的每月900元退休金艰苦维持。
2001年至2006年这段时间,是“赵氏塔基”研发历史上最为艰难的岁月。赵正义他们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破旧平房内,夏天炎热难耐,满身是汗,每天靠服人丹以防中暑;冬日寒风嗖嗖,小小蜂窝煤炉的热量无法阻止脸盆里的水变成冰坨,每过半小时,他们就要以跺脚搓手的“工间操”来防止手脚冻僵,而墨水笔不用手焐一阵子,根本写不出来字。
那时的赵正义,身上超不过10元钱,这还是防止上下班自行车胎出状况而必备的补胎钱。企业的6名员工每月的最低生活费无法保证按时发放。
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赵正义总是不苟言笑,同事都说他是“笑神经功能障碍”。公司成立11年来,九次升级换代的“赵氏塔基”投入研发经费1100万元,而他穿的却是磨得发白、打了补丁的衣服,赵正义自嘲,“这是不忘劳动者的本色”。
物质财富显得寒酸,但赵正义以自己拥有的“四大法宝”而自豪:
一是自信。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却从未有过自卑感和放弃对未来的追求,三十多年的建筑生涯,自强不息如影随形。
二是学习。为求知不惜成本,赵正义自费购买专业书籍上千册,并养成每天业余读书的习惯,由浅入深,三十余年从未间断。他刻苦自学了中专乃至大本的建筑施工专业的教科书和大量的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工程学、土力学等方面的专著,认真阅读从《建筑工人》到《建筑技术》等专业杂志,从中汲取专业知识,进行长时间深层次的专业自我武装。在刻苦自学的同时,他参加专业技术培训40余次,自觉充电。2006年,60岁的赵正义自费报考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攻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三是创新。从不墨守成规,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善于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大胆和务实的创新模式。1982年,赵正义创造了抹灰的新工具和新工艺,被收入建设施工法典——《建筑施工手册》。此后每隔2至3年,他必有一项与其工作相关的创新成果问世,成为领先于同侪的“绝招”,共为企业创收270万元。
四是梦想。赵正义心中一直有个梦想萦绕心头:“鲁班作为中国建筑业的祖师爷,他为我们留下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锯、墨斗、曲尺和石磨、锁及风筝等重大发明,作为终生从事建筑业的鲁班传人,我要给这个行业留下一些和自己名字连在一起的东西。”
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赵正义总是爱概括地说:“中华民族万世传承的创新血脉和自己几十年的践行求索,使我拥有了这‘四大法宝’,同时祭出这‘四大法宝’,就有了‘赵氏塔基’和今天的我。”
合
赵正义在研制“赵氏塔基”的16年里,共报废了4台电脑和4台复印机,用纸超过4吨。这些年里,他没有一天真正的节假日,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越是节假日,越是难得的清静日子,更是“闭门造车”的大好时机。
在创新过程中,赵正义自学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预应力装备、钢结构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
这还不够,赵正义拜多位著名专家为师,自1998年至今,他为“赵氏塔基”申报了123项专利,其中60项是发明专利。专利文件的文字材料达120万字,附图1200余幅,记录了“赵氏塔基”16年的创新变革历程。
苍天不负有心人。第九代的“赵氏塔基”在基础占地面积,混凝土构造体积,地基承载力条件,安装、拆解时间,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大方面的综合指标,在现有材料的条件下都臻于极致。赵正义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一全新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奠基人。
中国塔机技术领域奠基人刘佩衡教授认为:“‘赵氏塔基’给一切周期移动使用的塔机基础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这是中国人在塔机技术领域首次超越西方的开创性贡献。”
2009年12月,北京市建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该技术国内外均属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赵氏塔基”还是“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的“中国节能减排标志性发明项目”。截至目前,已推广到国内23个省、市的66个地区,多个国家提出转让要求。
固定式塔机的发源地——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塔机专家在对“赵氏塔基”进行认真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设计巧妙的构思,科学合理的方案。”
两院院士、中国信息产业奠基人罗沛霖在建议《前沿科学》杂志刊载赵正义的专业学术论文的推荐信中写道:“赵正义用人们认为再普通不过的传统材料,通过空间结构的重新组合使这些材料在新的结构形式下被赋予了新的性能,从而彻底破解了困扰业界几十年的一道技术难题,成为一项节资节能减排标志性新技术和经典发明。”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技泰斗王大珩认为:“他就是当代鲁班。赵正义的自主创新业绩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亿万劳动者的创造力,不愧为自主创新的旗手。赵正义的自主创新业绩再次说明,各行业的各生产环节的劳动者最有条件有能力以创新破解所面对的技术难题,成为推动物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动力。这种发轫于全体劳动者的创新原动力,是未来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基础和重要构成。”
而生活中的赵正义,脚下常穿一双手工布鞋,每日骑车上下班。十多年来,他每天节衣缩食,物质生活极其俭朴,但当外国投资公司想以1000万美元买断“赵氏塔基”专利技术时,却被他一口回绝:“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买。”
“5·12”汶川地震后,赵正义将价值200万元的专利技术无偿捐献用于震区灾后重建。
赵正义酷爱读书,一排书柜满满当当,而那套每每再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更是不离左右。从《三国演义》《史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毛泽东诗词》《唐诗三百首》《唐宋名家词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等,再加上大量多学科专业书籍,他用心读后,都会在书上用红笔标出重点,不常用的字词,还要注音、注解。
赵正义生性质朴,性格刚毅中充满豪情。2012年8月,他曾写下《参加北戴河休假有感·奉中央领导同志》:“贤能北海聚思齐,六十源于十三亿。良驹小憩知途远,万马奔腾我前驱。”
许多青年人都不约而同地向赵正义提出同一个问题:“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条件下,如何把握人生的机遇?”答曰:“一切成功的机遇属于有准备并不懈奋斗的人,重大机遇青睐有社会责任感并甘于无私奉献的人。”
昔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民工赵正义,如今头上有着诸多光环——北京市和全国建设系统劳模,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北京市、全国建设系统、中组部、中宣部推出的重大典型,2012年北戴河休假的专家,创新业绩入选中组部编的《科学人才观实践读本》,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走到今天,早已名声赫赫的赵正义,还是像以前那样的自信,不停地学习,头脑中充满不竭的创新活力,怀揣着更大的梦想,时刻注意捕捉新的创新对象,毫无疲倦和停歇之意,因为他对这个伟大时代心存由衷的庆幸和感激:“我只是中国2.6亿农民工中极其普通的一员,更是中国共产党八千万党员中的一名小战士。我做了自己乐意做又能做,符合党的要求又对民族复兴有益的事,尽管几十年充满艰难坎坷和不懈的求索,可我内心充满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