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增补项目
安平秋,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余瀛鳌,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郎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所研究员;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这样一份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门类主要学科的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的48人名单,就是日前刚刚结束的2014年度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增补项目论证会的专家评审阵容。
经过为期两天的评审,他们从2014年全国各出版社申报的1704个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的图书增补项目(其中“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1387个、国家“十二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项目119个、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198个)中,遴选出700余种符合条件的精品项目,涉及马列主义、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文学、艺术、能源、信息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等39个类别。
出版规划引领文化发展
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的实施,是从国家层面对精品出版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部署。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已形成了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为主体,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辞书编纂出版规划等专项规划为重要支撑的国家出版规划体系,并形成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中国科学技术高端学术成果、中国文学创作出版三个精品工程。
“国家规划的优势在于通过协调全国出版单位的力量,加大精品的创作生产,将规划项目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并落实到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指出。
据了解,从1989年制定并实施“八五”规划开始,至今已出台了5个国家五年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从1960年开始至今已编制并实施7个规划。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华大藏经》等一大批奠基性的文化精品相继推出。
定期对规划内容适时增补调整
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定期对规划项目适时进行增补和调整。
据介绍,今年的规划增补工作突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新成果,增补一批研究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选题。
其次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立足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社会共识和精神力量,增补一批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进展和实践成果的重点选题。
再次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科学学术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增补一批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反映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增补一批与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相衔接的出版项目。
此外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增补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以及面向大众、贴近不同读者需求,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重点选题。
最后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补一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弘扬民族文化的重点选题,以及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增补翻译出版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品位的重点选题。(本报记者 吴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