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定向”:调控的智慧与艺术

    冯蕾 李慧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31日   02 版)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宏观经济的调控对全面改革的展开具有特殊意义。“定向调控”成为当前经济学界关注的热词,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经济工作时再次提出,“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从“定向降准”到“定向降息”,再到“更注重定向调控”,宏观调控的“定向”特征已然明朗。

     

    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的结合

     

        上半年,国家两次定向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

     

        半年过后,现已看到颇具亮色的调控成绩:继龙头指标GDP于一季度报出7.4%的增长率之后,二季度的运行又在明显企稳的同时略有回升,GDP增长率达到7.5%,使上半年的经济增速站在7.4%以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预测,从PMI等先行指标的动态和一系列经济指标综合分析,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重演前两年“前低后高”的轨迹。

     

        “定向”,意味着针对性的提高。“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的结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上半年,国家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更注重西部高铁、城市地铁的建设,这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国家有针对性地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首批80个示范项目,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同时,简政放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定向”,意味着方向要“精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很有针对性。定向调控是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是对区间调控的深化,政策运用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力量,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喷灌”“滴灌”,注重精准发力,确保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

     

    供给调控与需求管理的结合

     

        “定向”,意味着区别对待,突出重点。贾康指出,在“微刺激”的投资事项上,通过适当对高铁工程、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项目、农村水利设施项目等作出重点支持,既能对经济运行产生适当的景气提升作用,又能体现在改善民生、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升级并培育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后劲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此外,在财政“结构性减税”方面,特别注重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减税支持,既有利于鼓励“草根创业”和民间资本释放潜力活力,又有助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雪中送炭”式扶助低端。在货币政策几轮适当掌握的“定向降准”中,颇具中国特色地把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总量调节型政策工具加以结构化运用,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弱势”领域。

     

    短期调控与长远战略的结合

     

        当前,经济转型,压力加大。用电量指标显示,2003年至2012年,东北地区用电平均增长12.4%,其中辽宁省近十年间的平均增长是9.3%。但今年上半年,辽宁用电增速仅4.1%,吉林、黑龙江则出现负增长。

     

        “重化工行业的转型之困也折射到区域经济的增速上。这表明转型升级进入更深的层面。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财政收入增长减缓的压力、部分行业利润下滑的压力,需要我们将短期调控与长远战略结合,进一步做好调结构的大文章。”张立群说。

     

        专家们认为,把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把短期与中长期目标有效衔接,是方向所在。上半年,我国坚定地实施减少行政审批、简化企业工商注册程序、压缩政府“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扩展“营改增”改革的行业覆盖面、推进反腐廉政建设、进行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这些改革举措为下半年展开的财税配套改革、公车制度改革作了很好的铺垫。”贾康说,“这体现了在宏观调控中把短期改革与中长期‘攻坚克难’配套改革过程衔接起来,寓调控于改革的全局协调和长远追求。”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指出,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已经不能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临时的反周期对策、简单的放松政策和一个个零碎地推出一些项目就能解决问题,这就是要把短期的、应急式的项目应对办法,改革为构建中长期发展的新棋局,采用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力量的总体应对办法。(本报记者 冯 蕾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