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0日 星期三

    可持续旅游的典范

    ——波斯托伊那溶洞(中)

    作者:张智勇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0日 08版)
    图为游客在浏览波斯托伊那溶洞。 张智勇供

        随着卢卡·契奇的发现,人们对波斯托伊那溶洞乃至整个斯洛文尼亚喀斯特地区的兴趣大增,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溶洞的科学探索中来,从而翻开了波斯托伊那溶洞历史新的一页,作为附属产业的溶洞旅游业随之蓬勃发展。人们从皮夫卡河的一侧架起木桥,修筑了阶梯,直通溶洞大厅,再从大厅开拓通往溶洞新空间的参观路径。溶洞扩增和修缮后,于1819年8月正式开放旅游,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时至今日,当我们理所当然地坐着电气列车进入灯火通明的溶洞参观时,很难想象一百多年甚至几百年前人们手持蜡烛或火把进入这片黑暗世界时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当时,溶洞内漆黑一片,导游手持油灯,引导游客参观溶洞。在溶洞内的不同位置还设有大型烛台,当游客到达一处,导游便率先前往点亮蜡烛;游客离开该景点之后,导游还需返回熄灭蜡烛。游客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用于照明,当时溶洞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的“照明选项”,比如游客可以选择由多根蜡烛组成的“大型照明”,每根蜡烛重达4~5公斤。在重要场合如接待国王,通常要用数以千计的蜡烛。此外,稻草捆也是良好的照明材料。

        从1863年开始,溶洞采用电气化照明,人们可以手持电气灯和手电筒进入溶洞。1884年,该溶洞成为世界上第3个拥有永久照明设备的溶洞。借助电灯,一个崭新的波斯托伊那溶洞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用蜡烛照明的溶洞。在摇曳的烛光里,姿态万千的钟乳石更是别有一番神秘的韵味。如今在洞内的某些地方,人们还能见到被蜡烛和火把熏黑的痕迹。

        在溶洞开放初期游客只能徒步进入溶洞参观。1857年为了迎接伊丽莎白女王,溶洞精心准备了小型轿车供参观使用。

        同时,溶洞管理者也为平民游客积极改善游览代步工具,当时最流行的是一种架设在溶洞隧道的轨道上的小车,以人力拉动齿轮系统,将游客缓缓载入溶洞。1872年,管理机构开始铺设新型溶洞列车专用铁轨,原有的手拉列车退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波斯托伊那溶洞设施的完善及知名度越来越大,每逢节假日,溶洞总是人满为患,而且游客越来越多,旅游旺季洞口列车站的繁忙程度堪比大型火车站。随着游客增多及燃气机车的过度使用,溶洞一度受到废气污染而变得混浊不堪。人们意识到,燃气机车不再适用于溶洞内部。1957年4月,电力驱动机车正式开始使用。

        (本报卢布尔雅那7月29日电 本报驻卢布尔雅那记者 张智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