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贾立群更加忙碌了。
B超室门外是点名道姓排长队等待他的患者;全国各地是等待他前去宣讲的听众;阵阵手机铃声中是一个个等待他拍板的诊断;外院进修医生一拨一拨慕名而来……
作为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61岁的他从未想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每次当别人问起“贾立群牌B超”是怎样炼成的,他只有一个朴实的答案——“我只是不想让一个孩子在我手里漏诊、误诊”。
响当当的“贾立群牌B超”
每天早上,北京儿童医院B超科刚一开门,就会有几十个操着各地口音的家长,抱着孩子,冲着分诊护士高声确认:“我约的就是贾主任!”“贾立群B超!”
患儿家长相信贾立群,是因为觉得这个大夫特别神。
20年前8月的一天,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个从石家庄来的两个多月大的女婴。此前,家人发现她的肚子比正常孩子大,到省医院一做B超,医生说,这孩子的肝上长了东西,治不了。
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外科给孩子做了初步检查,然后开了一张B超申请单,特别注上了一行字:“请贾立群主任做B超”。
20年过去了,贾立群也还记得这个病例——从B超屏幕上看到,孩子重度肿大的肝上布满小结节。探头一遍又一遍在孩子肚子上划过。终于,贾立群发现在密密麻麻的小结节中,有一个黄豆粒大小的结节不随着探头的轻压而移动。再看下去,这个结节不是长在肝脏上,而是长在左侧的肾上腺上。元凶找到了!
孩子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了贾立群的诊断。
一个月后,患儿的双胞胎妹妹也因为肝脏肿大住进了北京儿童医院。两个孩子的病情一模一样,贾立群却怎么也找不到妹妹的原发瘤。一连几夜,他埋头在文献里,直到找到答案:这个肾上腺上的小肿瘤不但本身肝转移,还通过胎盘转移到了另一个胎儿的肝脏,姐妹俩病患的元凶原是一个。这种病,在中国仅此一例,世界上也极其罕见。
准确地诊断,及时地治疗,挽救了这对姐妹的生命。
从医37年,他检查过的患儿达30多万人次,确诊疑难病患儿7万多名,挽救了2000多名急重症患儿的生命。由于他的B超诊断总是和外科医生在患儿手术中见到的完全一致,所以同行都说他是“B超神探”。当年写在孪生小姐妹和许多疑难病患儿B超申请单上的那行字“请贾立群主任做B超”,在这么多年患儿家长的口口相传中,演变成了“贾立群牌B超”。
24小时候诊的“缝兜大夫”
贾立群的白大褂和别人不一样,他的两个手兜是缝起来的。很多患儿家长为了感谢他,要给他送礼,贾立群坚决不要,可家长们硬往他兜里塞,他就躲,来回拉扯,白大褂的两个兜全给撕得耷拉了下来。他就干脆把兜口给缝死了。再有家长塞礼物时,贾立群就说:“兜缝着呢,您甭塞啦。”
贾立群就住在医院南侧的一栋塔楼里,不到50平方米。从门诊楼到他家,走路不超过五分钟。北京房价还低的时候,同事们都在别处买了大房子,他不肯换房,“住得远了,怕赶不回来,没法儿24小时接诊”。
20世纪80年代,夜里有急诊需要做B超,值班大夫就上贾立群家去敲门。1992年,医院破格给贾立群家装了一部内线分机,许多大夫现在还记得这个分机号码——“782”。
后来,有了手机,临床医生找贾立群更方便了。一个休息日,贾立群正在理发店理发,一个急诊电话,他顶着理了一半的头发就奔了医院。半夜也是如此,最多的一夜,他被呼叫了19次。
面对记者,贾立群有些不善言辞,但一提到每天接诊的孩子们,他的话立马多了起来。“我哄孩子的招数可多呢!”他的B超机上,总是摆着几个玩具小狗和小布偶,黑白色的B超屏幕,总能被他绘声绘色地讲解成“山洞里小白兔的故事”。有时候,他还让同事在自己胸牌上贴上动画片“喜羊羊”里村长“慢羊羊”的小贴纸。他说,这也是让孩子安静检查的秘密武器。
有一次,一个小孩来做检查,哭闹不停,被家长按在床上,可刚躺下,一下子就不哭了。原来,他被贾立群胸口上的“慢羊羊”吸引住了。等检查做完,这个三四岁的孩子站在检查床上,冲贾立群鞠了一躬:“谢谢村长!”
超声科医生王佳梅是贾立群的学生。她说,贾主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患儿,动作总是那样轻柔。“冬天,他会把做B超的耦合剂放在暖气上烤热了,然后在手里再焐一会儿,才轻轻地给患儿涂在身上。”
“我吃中午饭前肯定给你家孩子做上。”这是贾立群每天对患儿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可是科里同事们都知道,为了这句话,他整整25年没有吃过午饭。有时中午他在B超单上签字时,手都在颤抖。同事们劝他吃中午饭,他总是说:“没事儿,我20多年不吃午饭了,习惯了。那么多孩子都饿着肚子等着呢,我到点儿去吃饭,不合适!”
“我希望你们都超过我”
贾立群一直想对同事们说声“对不起”。他带着他们每天都加班加点,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做检查最怕的就是预约时间长。然而,北京儿童医院每天B超申请单有六七百张,可B超室一共才八九个医生,家长要排两个月左右才能给孩子做上。贾立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12年的一天,贾立群召开了超声科成立后的第一次全体会。他说,从现在起,我们全科的大夫分成早中晚三个班。早班6点上,晚班10点下。能当天做的就当天做;不能当天做的,预约时间不能超过3天。科里连贾立群一共3个党员,贾立群号召党员带头。
此后,B超室的大夫连上厕所都是小跑着去;上正常班的人,有时晚上8点才能下班。就这样,儿童医院的B超检查预约时间缩短到了2天之内。
加班加点之余,贾立群把一身的绝活儿也教给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国际上,用B超诊断肠道疾病一直是个空白。作为贾立群的大弟子,王晓曼医生为了学习国外前沿技术,曾到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修。在学习过程中,美国人对于王晓曼所使用的B超诊断儿童肠道疾病的技术感到十分震惊,因此特地邀请她为美国同行讲课。就这样,中国的“学生”在美国成了“老师”,而她的技术完全师承于贾立群。
渐渐地,整个团队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现在,除了预约“贾立群B超”外,患者还争相预约“王晓曼B超”、“王玉B超”、“王佳梅B超”,年轻医生也在树立自己的品牌。
“我希望你们都超过我。”在科室,贾立群总是这样对年轻医生说。“他们都比我脑子灵反应快,我能做好的事情,相信年轻人能做得更好。”谈起团队里的后辈,他很自豪。
在采访的最后,贾立群坚定地说:“‘贾立群牌B超’,不是我个人的品牌,而是患者给予我们这个团队的信任。但既然有了‘贾立群牌B超’,我就得一辈子对这个品牌负责,绝不砸牌子。”
大医精诚
本报评论员
从医37年,他始终坚守在门诊一线,接诊患儿30多万人次,挽救了2000多名危重患儿的生命。为了患儿能及时被诊治,他信守“24小时随叫随到”的承诺,25年顾不上吃午饭,几十年未睡过一个囫囵觉。为了坚守医者的原则,他缝死白大褂口袋,谢绝各种形式的馈赠。身为医者,贾立群把梦想当信念,把工作当事业,把患者当亲人,把付出当快乐,做人做成了品牌。
技在高,更在德;术在巧,更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学习贾立群,就要学习他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他以“不让一个孩子在自己手里漏诊、误诊”的决心,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和医术精湛、热情真诚的医疗服务,温暖着患者,感动着社会,在成就和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学习贾立群,就要学习他牢记使命、忠诚于事业的坚定信念。他恪尽职守,夙夜在公,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出色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忠实履行着一名人民医生的神圣职责。
学习贾立群,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清廉品质。他艰苦朴素,一心为公,严于律己,培育新人,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把全部精力投在事业上,始终以患者健康为重,以工作需要为重,以国家大义为重,对名誉、地位、金钱都淡然处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孙思邈笔下的“大医精诚”,在平凡岗位上,贾立群用他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书写了新时代的医者仁心仁术,大医精诚。(本报记者 杨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