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走近王诤》:展现理想的力量

    刘晓苏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8日   14 版)

        为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发扬我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指示精神,总参信息化部专门拍摄制作了电视专题片《走近王诤》。片子的播放,在总参乃至全军中,引起了官兵的强烈共鸣。

        王诤是谁?今天学习他有什么特殊意义?出生于1910年的王诤,21岁参加红军,从半部电台起家,开创出军队和国家的无线电通信、无线电侦察、新闻广播、气象雷达、电子对抗、航空航天、电子工业等众多领域的广阔事业,被毛泽东称为“红军无线电的鼻祖”。电视片《走近王诤》展现了王诤对国家军队的贡献、卓越的领导才华和纯粹高贵的品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电视片《走近王诤》从四个方面展现了王诤传奇辉煌的一生——战争年代建立历史功勋、创建多领域广阔事业、善于培养使用人才、廉洁奉公与鞠躬尽瘁,片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情感和思想的力量,引领观众一起思考。影片开头的字幕就带人进入沉思中:“一个民族或是一支队伍品格的形成,看它追怀什么样的人和对什么样的人表达敬意。”今天我们追怀王诤,是因为他和许多革命先辈正是塑造军队品格、塑造军人灵魂的人。

        作为高级领导干部的典范,王诤带给我们的思考首先是他对理想信念的确立。在他参加红军的第四天,毛泽东就接见他,鼓励他“用无线电技术为工农大众服务”。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但理想的确立并不是源于一种简单的灌输,而是深刻的认同。王诤从小看到老百姓受苦受难,心里就愤愤不平,他不止一次对同学说:“等我将来有了本领,一定要为穷苦人主持公道。”

        正是对理想的坚守,让他一生都在主动作为,自觉担当。在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中,他架起天线,抄收国内外新闻,让困守在根据地的毛泽东如同生出了“千里眼与顺风耳”。新中国成立后,在“两弹一星”的初创阶段,他出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为导弹卫星的人才、器材、原材料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侵入我国境内,在空军地对空导弹部队打下一架后却再也无法瞄准锁定入侵的飞机时,王诤和技术人员制定“以欺骗反欺骗”的战术,与美国人展开电子战较量,粉碎了他们“空中堡垒”坚不可摧的神话。1973年,他接受周总理的重托,用三年时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地球卫星地面站。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他仍忍受着病痛,写下了对未竟事业的5000言建议书。

        《走近王诤》叙事方式的独特在于,它让观众跟随王诤人生的脚步,不断加深着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面对王诤,我们问自己,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为国家做什么样的贡献?王诤做到的,我们是否也能做到?这就是该片的意义所在。法国作家加缪说过:“梦想并不是在寻找中得到的,而是在我们奉献的过程中,一步步地靠近的。”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实现强军目标和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王诤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王诤的精神将会与我们一路同行。

        (作者为总参信息化部编研室参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