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7日 星期日

    札 记

    足尖上的渥太华

    ——渥太华开放日随笔

    胡萌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7日   06 版)
    加拿大皇家铸币厂。胡萌摄

        今年6月的第一个周末对渥太华人来说是个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好天儿,熬过近半年的严冬,老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与阳光亲吻的机会:里多河畔,渥太华河边,或骑车、或轮滑、或徒步,健身者往返穿梭;公园绿地,广场草坪,或坐或卧满眼皆为日光浴的俊男靓女。然而与以往的宁静有所不同,这个周末多了些许喧哗与流动:骑行者、步行者、驾乘者布满大街小巷,一条条醒目的大幅幕布高低错落悬挂于各式建筑之上:“Doors Open Ottawa”。又见渥太华开放日,一年一度!

        公交车站、社区中心、商店柜台及N多类的服务设施,人们随手可拿到关于开放日的特刊:市长致辞、开放单位名录和简介、开放时间地点、免费专用公车的停靠站点及时间……信息林林总总,眼花缭乱,钩得你恨不得马上抬脚开启两天的渥太华探索之旅。

        说起开放日,最早出现在法国,已是整整30年前的事了。后来这个概念蔓延到欧洲各国,并逐渐演变成为“欧洲遗产日”。2000年,多伦多市政府率先将这一概念引入加拿大,首次在北美启动了开放日活动,目的是让居民发现并体验自己城市历史文化的魅力,致力于保护那些年代不太久远,但在他们眼里已是古迹的建筑。随后,安大略省遗产基金会积极推广,并在2002年首次将活动扩大到全省。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放日已不限于人们对传统建筑的欣赏与认知,而是赋予更多内涵,成为一个社会开放、交流、互动的平台,大到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著名学府、博物馆、小到教堂、官阺、私人花园、名人家居,但凡有点历史,有些特色,不论是公是私,都在这两天免费对公众开放。不仅如此,每个参观点都安排有专人为来客义务提供接待服务,引领参观,介绍其人文历史。

        渥太华开放日至今已举办了13年,每年的开放点交替更换。今年敞门迎客的达130处之多,除博物馆、名人故居、私人老宅外,还有议会大厦、外交部、最高法院、移民局、市政厅、交管局、皇家铸币厂等联邦机构和市政府机构。开放点的建筑大多是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建造的,在加拿大历史演进和文化传承上均具有回望探究的特别意义,如1866年建成被称为渥太华象征的议会大厦,1876年建造的仿哥特式的联邦议会图书馆,1870年建造的加拿大首任法裔总理劳里埃的故居,1842年建造的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冷战时期为防核战争于五十年代在渥市西北丘陵荒地上建设的地下战备中枢——紧急状态联邦政府疏散指挥中心,经历175年依旧完好的大型圆木农家谷仓和马厩,渥太华地区最古老的古德伍德旅店,不一而足,就连平时略显神秘的加拿大武装部队的军官食堂、渥太华警察总局、原渥太华监狱,也撩开面纱,让人们一睹庐山真面目。

        在渥太华市政厅,市长沃特森一大早就站在门口笑脸迎客,邀请来访的市民参观他的办公室和各个部门。他说,我们希望民众了解市政府如何动作,更希望他们了解政府为他们提供的各项服务。有意也好无心也罢,利用这一平台让百姓看看他们如何尽心尽力为其服务,何乐而不为?

        渥太华皇家铸币厂是开放日的热门项目之一。厂址选在一座百年以上的城堡式建筑中,目前主要以手工方式铸造各类贵重金属纪念币和奖牌奖章,包括在加拿大举办过的奥运会奖牌。二楼的展售厅摆满了百年来出品的各类珍贵纪念币,其中中国生肖纪念金币格外抢眼。展厅一侧有一特殊展台,摆放了一块金光灿灿的24K金砖,这是该厂的镇厂之宝,据说纯度达99.999999,价值70万加元。大人小孩都很好奇,纷纷上前试搬拍照。好在金砖从底部被牢牢拴住,两则还立有持枪彪形大汉,倒也无失窃之虞,每个人都沾沾财气,皆大欢喜。厂内车间上方有一环形走廊,参观者鱼贯而行,便可走过所有生产车间,目睹全部生产流程。除了为本国生产,铸币厂还为十多个中小国家接活儿。听说有一位阿拉伯“土豪”在这里打造了一张价值连城、精美盖世的黄金餐桌。

        对于外国驻加使馆来说,开放日则是一个向加拿大人展示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的好机会,因此,每年都会有不同国家使馆跟着“凑热闹”,今年就有美国、英国、日本、亚美尼亚、阿尔及利亚、克罗地亚、安哥拉等国大使馆加入了开放行列,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参观。在英国使馆门前,参观者顶着烈日排起了长队,这幢建于1857年的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位于渥太华河的高岸上,跨河大桥和河上游船尽收眼底,可谓“窗含加东万里船”。此房初为渥太华小镇一商人所建,后成为加拿大第一任总理麦克唐纳的居所,1930年被英国政府购买,作为其驻加使馆之用。进得庭院,只见英国大使身着便装,项挂相机,不停地同等候参观的人们打招呼,时而交谈,时而拍照。使馆内的装饰与布置皆为古典维多利亚风格,当年英国上流社会的风尚可见一斑。

        开放日对于一些老宅子的主人来说也是倍感骄傲的一天,他们会精心整理好房间,摆上漂亮的鲜花,热情地向八方来客“炫富”一把。毕竟,在一个历史不到二百年的国度,手握一栋上百年的老屋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无论你是怎样依赖着GPS七拐八转地找到地方,望着一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旧木屋略显失望,但在加国人眼里,这些老宅,比那奢华酒店、摩登大楼更有价值。先辈的历史足迹回首可望,亲近感油然而生,从而也更加珍惜。正因如此,有关部门对古旧房屋的修葺与改建有着严格的限制与规定,哪怕是祖传,不经批准,你也不能擅自改动一砖一瓦。曾进入一间被一所著名烹饪学校占据的百年老屋,餐厅典雅宁静,只是近乎朽木的窗框与环境不甚协调,一问方知更换窗框的申请至今未获批准。

        手持开放日指南按图索骥,一栋藏于深巷中的三层小楼映入眼帘,这是一处修道院所属的“渥太华风光画廊”。画廊布置如家,客厅餐厅卧室分布在各层,功能家具不少一样,室外庭院也是花草遍地,争奇斗艳。让它区别于普通住宅而熠熠生辉的是巧妙布置于其间的美轮美奂的油画。这些描绘着渥太华地理风貌与历史变迁的作品,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流连忘返,啧啧称赞。桌上有饮品与小食,来访者一杯在手,观赏、拍照、切磋、交流,悠然与闲适之间,欣赏了艺术,更了解了渥太华的往世今生。如此温馨的气氛比参观正式的美术馆来得亲切,也更有情趣和味道。

        走出课堂认识社会,开放日更让孩子们兴奋。在警察局、交管局,父母们手拉怀抱带着孩子看警察叔叔如何接警、出警,监管全城交通,处理各类事故;自然博物馆、科学博物馆更是孩子们的乐园。家长坚信,在社会上学到的强过书本百倍。

        尽管有公交专线,但130多个景点单位分布在渥太华市郊的各个角落,要想在两天内尽可能多地看一些地方,提前做足功课是必须的:选好路线少走冤枉路;了解哪些是热门景点避开高峰时段以节省时间;事先看好简介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一家老小、情侣友人手持宣传册步履匆匆,马不停蹄,那是在“赶场”。要是大好时光都浪费在路上,想想都郁闷。

        据统计,渥太华开放日自举办至今,参观人数已近百万之众,开放日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本地民众和各地游客在开放日里可以探索与体验加拿大首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宝库,因此,它被称为是加拿大历史文化的“探索之旅”,是人们增长知识的“开放性大课堂”。其实,从本质上讲,谁又能不说它是加拿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之旅”呢。正如沃特森市长所言,开放日对加拿大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的庆祝与传承,激发了人们的自豪感,它让所有居民热爱我们的社区,热爱我们的城市,热爱我们的国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