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

    新丝路文化行

    嘉峪关:长城精神与丝路精神的交汇

    方莉 周龙 宋喜群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6日   04 版)
    嘉峪关城楼 本报记者 方莉摄

        在河西走廊中部,有一座“连陲锁阴”、扼守险要的古代关城,它东连酒泉、西接玉门、北倚黑山、南临祁连,是明代万里长城西段的起点与第一重关隘,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它,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

        7月24日傍晚,丝路采访团抵达嘉峪关。“西行千里看雄关,独立苍茫宇宙间”,同行的文化学者肖云儒告诉我们,这里是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的交汇点;嘉峪关文化馆馆长胡杨也说,以嘉峪关为代表的河西走廊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头。

        “建造初期,嘉峪关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建筑,到了明代中后期,它的商贸通关、文化交流作用逐渐凸显,并日益成为它的主要功能。”胡杨说。当一批批商旅、驿使穿行于嘉峪关,嘉峪关便成为丝绸之路的海关、中西往来的国门,出入嘉峪关也需要持有相当严格的通行文书。据史学家考证,明代的嘉峪关正是“关(关塞)照(公文、证件)”的最初使用地点。

        “长城精神的本质是强,丝路精神的本质是富,我们要用长城精神保卫丝路精神,用丝路精神来反哺长城精神,真正实现‘富强。’”肖云儒的话让人很受鼓舞。据了解,嘉峪关市牢牢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正通过做大做强酒泉钢铁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和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做大第三产业打造国际物流区等规划措施,来争当甘肃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文明古国的设关自守,各民族间的争斗与融合,长城内外的悲欢离合……这些都已随悠悠驼铃渐行渐远。当下,新丝路上“富强”的嘉峪关市正在崛起。(本报嘉峪关7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方莉 周龙 宋喜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