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就是无牵无挂的自由。
在这里,庄子用了一个词:无待。他说,自由就是:无待。
先解释一下,何为待?待者,恃也,恃者,凭借,依赖也。
何为无待?就是无恃,无所凭借和依赖。
庄子的意思是:自由,就是无所依赖的一种状态。
这就不好理解了。比如,我们凭借汽车,比我们自己跑步快。我们依赖飞机,才能飞上天空。显然,有所待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更大的空间。
荀子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善假于物,是君子出类拔萃的原因。
孔子就是通过对古代学问的依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荀子也说:“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两人都是通过“学”——依赖于前人的知识成果和思想成果,成就了自己。
学其实就是待,待什么?待知识。待经验。待常识。待规矩。孔子对自己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孔鲤有所待而后有所成。
做事总得有知识,有经验,做人总得有常识,有规矩。这些都是平实的思想,易为理解;照此行动,也能见到实效。
但是,庄子偏偏告诉我们,人若要自由无碍,就得无待,不能依赖知识、经验、常识、规矩等等。我们常说有恃无恐,庄子偏说——有恃有恐。为什么?
因为庄子看到了某种令人不安的本质:一切我们所依赖的,都是有局限的。
我们所依赖的物的局限,就成为我们的局限。所以,凡有依赖,必有局限。
于是,我们依赖的,变成了约束我们的。我们凭借的,变成了局限我们的。
是我们利用了外物,还是外物控制了我们?
于是,只有无待,才可不被控制。
禅宗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就是说,绝对的高度一定在竿子的丈量范围以外——也就是在竿头之上。所以,只有超越竿子,更进一步,才有可能达到绝对高度。
同样的道理,绝对自由,也就不可能存在于对任何东西的依赖之中。
一般的常识是:有恃无恐。
而庄子告诉我们的是:无恃无恐。
庄子在常识中发现谬误,在反常识中找到通往自由的道路。
有人会说:这种无所依赖的状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庄子所说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对他们的回答是:哲学给我们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问题是:对于我们的心灵来说,一些没有现实性的可能性,往往非常必要:比如,我们仰望窗外,有时会幻想在无垠的蓝天白云下飞翔。
这当然不具备现实性,但是,一颗不会想象飞翔的心灵,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只对现实的东西或具备现实可能性的东西感兴趣,不仅暗含着智商的低下,更是心灵的萎缩。
人的世界,和动物的世界的最大不同,在于人不仅有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想象的世界。人的生活,不仅有现实的生活,还有想象的生活。
在某种理想的意义上说,想象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的本质,或人的本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