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5日 星期五

    走基层·水文科技人员在汛期

    百年老站有个“刘”

    ——长江水利委水文局汉口水文站走访记

    项锋 夏静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5日   04 版)

        7月18日下午两点,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沿江大道江滩的汉口水文站室外温度达到37摄氏度,“梅雨季刚结束,更热的天气还在后面呢。”汉口水文站站长刘少安边走边说。走过没有树荫遮挡的滨江路,踏上建在江上的300多米长的混凝土栈桥,江边停泊的两只船在烈日下格外晃眼,刘少安告诉记者那就是他们的水文测量船。

     

        看见有人靠近,趸船上的两条狗叫唤了起来,刘少安上前摸了摸它们的脑袋,两条狗乖顺地摇起了尾巴。“来了,刘”,船上的测量员都这样跟刘少安打招呼。几句简单的问询之后,测量工作就要开始了,虽然天气很热,但登船之前还是必须按规定套上厚厚的救生衣。进入观测室,刘少安一边指导测量,一边向记者介绍船上先进的仪器设备。从事水文工作以来,刘少安最大的感触就是测量技术的进步,以前测量一次需要半天的时间,现在只需要四五十分钟。

     

        虽然测量方法改进了,但按要求还需要不定期的用传统的测量方法与新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这样能够确保现在的测量结果跟之前的水文记录衔接上。在他看来,水文历史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汛情参考资料,在洪水灾害时会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决策,所以测量结果容不得半点差错。

     

        采访当日是长江防总发布Ⅱ级响应的第二天。当天中午武汉关水位达到设防水位25米,正式进入防汛阶段,刘少安将带领汉口站的水文人每天进行不定时的观测。“在过去,水位涨落25厘米以上,一天要观测4次,涨落50厘米以上,一天要观测8次。1998年抗洪的时候,最多一天测量了48次。现在好了,全天候都是仪器自动进行观测、记录、传输。”刘少安说,这是他们今天的第二次观测了。

     

        “干水文要能吃、能饿、能晒、能忍。”刘少安总结道。他手上一直保存着被老水文人称为“三件宝”的闹钟、手电和记录本,这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初艰苦的日子,也能教育新来的水文工作者。从1982年调到这里,刘少安已经在汉口水文站工作了30多年,当了23年的站长。站上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有的去别的水文站当了站长,有的还成了他的领导。对此,刘少安心里没有半点儿不平衡,“我能够从一名普通的水文职工,到现在成为这个百年老水文站的站长,该得到的荣誉都得到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刘少安说。

     

        现在,每天除了测量工作外,54岁的刘少安余下的精力都放在了培养新人上,站上的5个80后成为他重点栽培的对象。1982年出生的张亭,2004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毕业后就来到汉口水文站工作,专业技术扎实,做事稳重老成,他现在担任主任工程师,负责水文站的技术工作。刘少安很欣慰站里有这么一群喜爱水文工作的年轻人。

     

        “刘”,30多年来,汉口水文站的人,无论是老资格还是新人都这样称呼刘少安。如今,汉口水文站已经升格为汉口分局,他还是习惯别人称他为“刘”。“水文工作是一项很基层的工作,非常艰苦,大家天天在一起并肩作战,就像亲人一样。这样叫,我心里舒服。”刘少安说。(本报记者 项锋 夏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