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焦点话题

    黄金水道:如何激活“黄金效应”

    冯蕾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4日   13 版)
    长江南通港 本报记者 冯蕾摄
    制图:邱玥
    制表:邱玥

        7月9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交工验收。从此,5万吨海轮可直抵南通,明年将实现直抵南京。

     

        南京向西,五分之一的国土将分享12.5米深水航道的溢出效益。12.5米深水航道建成后,长江江苏段的货运通过能力在目前基础上提高一倍以上,相当于沪宁铁路目前货运量的20倍。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汉新港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今天,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战略谋划:串起“珍珠链”

     

        “随着水深从10.8米增加到12.5米,不同船型的船舶单船载货量可增多2000吨至11000吨。”航线覆盖全球1000多个港口的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沿海船队副总经理杨晓纲说,“部分船型的航次效益可增加25万元,对航运企业意义重大。”

     

        “一寸水深一寸金”。今天,全世界9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而长江作为与大海紧密联系的纽带,江海联运将把海港效应通过长江在更广阔的空间释放。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实地考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他指出,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各地是一串“珍珠链”,建设好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体系,不仅可以带动沿江地区发展,还能辐射带动整个流域,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应”。

     

        “正在进行的长江深水航道建设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投资最大的内河水运工程。”交通运输部总工徐光说。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将有力支撑江苏沿江地区和整个长江经济带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健康运行,成为贯彻沿江六大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东、中、西部整盘复兴全局战略的坚实依托。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聚集了我国40%的经济总量。今天,长江经济带如巨龙,正欲起舞。“长江经济带将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做大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最终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转型升级新的支撑带。”徐光坦言,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中心。

     

    顶层规划:布局“大网络”

     

        长江,已超过密西西比河和莱茵河,成为世界最繁忙的内河河流。2013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19.2亿吨,同比增长6.7%,稳居世界内河货运量首位。“未来长江航运将更加繁忙。”徐光坦言,“12.5米深水航道的延伸,仅仅是第一步。”目前,一个涉及水路、公路、铁路及港口的“长江立体交通体系”正在谋划之中。

     

        徐光透露,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是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也将成为长江航道建设的重点。

     

        此外,铁路方面,除沪昆高铁外,初步计划建设自上海经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连通南北向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形成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同时,改扩建沿江大能力普通铁路,建设杭州至丽江铁路,提升既有沪昆铁路能力,形成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客货共线的普通铁路网。

     

        公路方面,初步计划以上海至成都、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昆明、杭州至瑞丽4条横贯东西和15条连接南北的国家高速公路为重点,建成连通重点经济区、中心城市、主要港口和重要边境口岸的高速公路网络。

     

        民航方面,初步计划形成一个国际航空枢纽(上海)和三个区域枢纽(成都、重庆、昆明)的布局;同时,将充分发挥南京、杭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贵阳等干线机场的作用,完善航线网络,提高主要城市间航班密度。

     

    落实细化:撬动“增长极”

     

        “这艘船17万吨,装载铁矿石。”武港码头码头生产操作部经理孙平炎正在指挥来自澳大利亚的巨轮“澳拉基”号靠泊卸货。

     

        十万吨级海轮直接由海入江,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随着12.5米深水航道开通,梦想变为现实。太仓港口管委会副主任胡鸿告诉记者,太仓成为长江沿线进口铁矿石第一大港,只用了3年。太仓港还一跃成了全国木材进口第一大港,进口木材便利,港口周围集聚了20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年经济效益约15亿元。

     

        交通改善,撬动沿江经济新的“增长极”。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指挥部指挥长任建华说,工程全部竣工后,未来280公里的“水上高速”直抵南京,可使远洋直达运输向长江深入400多公里,第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海轮全天候直达南京,7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减载直达南京,15万吨散货船减载直达南通,20万吨散货船减载乘潮直达太仓——长江南京以下航道通过能力将达到15亿吨左右。

     

        江苏太仓武港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郭明说,深水航道建成后,因减少运输费、中转费和中转损失等,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近90亿元。

     

        “深水航道建成后,江苏沿江单个泊位和单位泊位长度能力可提高60%和40%,由此可带来沿江现有码头新增能力1亿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昌保说。面对“寸土寸金”的长江岸线,深水航道的贯通无疑大大提升了沿江港口潜能。

     

        南通市副市长单晓鸣说,长江航道从10.5米拓深到12.5米后,南通港干散货运输每年可节省直接费用约5.7亿元,平均每吨可节省运输中转成本约9.4元。为了让深水航道发挥最大效益,南通港对沿江17个老码头进行加固改造,沿江港口的最高靠泊等级提高到20万吨级,再创长江港口之最。

     

        “应看到,黄金水道建设任重道远。”徐光说,从长江口到江苏南通的12.5米深水航道超过180公里,但是相对于整个长江干线而言,仍是很短的一段。下一步,要全面推进长江干线、支线航道建设,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建设。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沿江省市已形成共识。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加快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线建设,抓紧研究并推进万州新田、涪陵龙头山等港口的铁路进港工作,促进铁公水联运发展。

     

        《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目标:加快建设沿江高等级公路、铁路,建成一批过江通道,初步构建起江汉平原腹地综合交通网络。

     

        江西省日前提出,依托沪昆、向莆、京九、赣龙铁路干线,加快形成至上海、宁波、厦门、深圳的铁海联运五定班列运输网络;大力推进水运口岸平台建设,振兴“千年赣鄱黄金水道”……

     

        随着大交通网络的建设,所带来的不只是物流效率的提高,更让沿江区域合作、产业聚集有了新的契机。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发展的强大新动力,黄金水道的“黄金效应”正在日益彰显。(本报记者 冯蕾)

     

    数说长江

     

        运量世界第一

     

        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约2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第一,分别为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的4倍和10倍。

     

        带动6亿人发展

     

        建设长江经济带,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这将直接为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带来强大的发展动力。

     

        覆盖11省市

     

        长江经济带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11省市。

     

        串起3大城市群

     

        长江干线2838公里航道将辐射带动长江干线流域九省二市。黄金水道沿岸正如一条“珍珠链”,将长三角城市群、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重新串联起来。

     

        减少碳排放65万吨

     

        据交通运输部估算,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成后,航道通过能力增加50%以上,而由于船舶大型化,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21.6万吨,减少碳排放量65万吨。(冯蕾整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