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剑胆琴心 高原三人行

    ——记西藏南木林中学教师岳刚、徐建旺、闫俊良

    耿建扩 米建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4日   04 版)
    岳刚和学生们在一起
    (左起)徐建旺、岳刚、闫俊良三人合影 资料图片

        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平均海拔4000米。

     

        2002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学院的年轻人岳刚、徐建旺、闫俊良把对西藏的向往变成了现实,他们揣着理想背着行囊来到了南木林,他们说,要做高原教坛的“三剑客”。

     

    磨砺剑锋

     

    ——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

     

        南木林用来迎接三位年轻“剑客”的,除了艰苦还是艰苦。

     

        “三剑客”最先面对的考验竟是“吃住行”。他们的住处是个有两排土坯房的院落,每间屋子不足5平方米,屋顶是压了泥的树枝和茅草,老鼠是常客。到了雨季,到处漏雨,锅碗瓢盆都拿出来接着。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刚到的前3年没有电,手机成了摆设,晚上只能点蜡烛听收音机、读书。

     

        做饭烧牛粪,“三剑客”中的老大徐建旺每天清晨都自告奋勇烟气腾腾生炉子。吃水要到湘河里打,一开始用水桶提,后来徐建旺自己动手做了根扁担,一用就是好几年。冬天湘河会结一尺厚的冰,担水先得找块石头砸冰窟窿,有时一砸就是半小时。

     

        他们的工作地点在湘河对面的中学,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铁索桥成了他们每天往返的必经之路。桥长几十米,以铁索为骨,桥面铺着厚木板。刚开始时他们都有些害怕,尤其夏季涨水后,河水与桥板离得很近,如果再有风,会让人头晕目眩。后来他们习惯了,有时为了赶时间,甚至会小跑过去。这里物资匮乏,很多日用品都得去日喀则地区买,由于交通不便,70公里的路程往返至少要两天,横渡雅鲁藏布江还得乘坐渡船。

     

    高原比剑

     

    ——教书育人你追我赶

     

        初到南木林,岳刚和闫俊良教语文,徐建旺教数学,走上讲台的第一天,面对着一张张红扑扑的脸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顿时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

     

        闫俊良为了尽快进入角色,课外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做他们的朋友。有个叫扎西次仁的学生学习特别刻苦,闫俊良给他买蜡烛,帮他讲解疑难问题,经常一起学到夜深人静。得知顿珠加布和曼拉普琼家庭困难时,他就带着他俩去日喀则市买了衣服和书包。

     

        徐建旺的数学课不仅讲得清楚,而且富有激情。刚走上讲台时,他的方言给本来普通话就不好的藏区孩子们增加了听课难度。徐建旺苦练普通话,还狠学藏语,凭着一股子拼劲成为全校最优秀的数学教师。徐建旺还是个多面手,作为教务处副主任,每当有同事病倒了,他都会顶上去。他说,最不能耽误的就是孩子们。

     

        岳刚班上的格桑央吉是个成绩较差、上课时总低着头的女孩。初三刚开学,她出乎意料地找到岳刚说:“老师,我不想去职校,您帮帮我吧!”在岳刚的鼓励下,她的成绩很快有了提高。后来,岳刚坚持给她和另一名学生补课,半年后,格桑央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高中。最让岳刚感动的是2012年夏,一次地震波及南木林,教学楼猛烈晃动,正在上课的岳刚赶紧组织学生依次往外跑。慌乱中,一个学生径直向他冲过来,抓住他带着哭腔喊:“老师,跟我们一起跑啊!”“那只小手是在生死关头伸过来的啊!”每每提起,岳刚满是感动。

     

    剑客柔情

     

    ——对父母和孩子永远的愧疚

     

        岳刚、徐建旺、闫俊良最担心的是远在河北老家父母的身体,每次打电话父母总说都好都好,不过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有一年徐建旺回家探亲,假期几乎都是在医院度过的,父母其实早就病倒了。

     

        孩子也是他们心里永远的愧疚,为了不让孩子承受高原缺氧之苦,他们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同生活。孩子思念他们,每次探亲时都不停地喊爸爸;假期快结束时,孩子睡觉总是惊醒,让他们不知道怎样和孩子告别;孩子早早学会了电脑,每天都要和他们视频通话……

     

        当被问及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扎根边疆教书育人时,三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理想。”(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米建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