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圣丹尼国家剧院的《四川好人》、天津人艺的《相士无非子》、中国国话的《四世同堂》,8月,北京人艺将邀法式大餐、津味大赏、京华史诗与观众共度盛夏——
8月1日至17日,北京人艺2014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的暑期单元将精彩启幕。法国圣丹尼国家剧院的《四川好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相士无非子》、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四世同堂》三部大戏将轮番登上首都剧场。
《四川好人》烹调法式大餐
来自法国圣丹尼国家剧院的艺术家们,将以全新演绎的《四川好人》唱响“碰头彩”,用非凡的魅力感染京城观众。这部作品在舞台呈现上是布莱希特“间离化”风格的典型代表。
《四川好人》是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创作的一出寓意剧,问世于70年前。该剧采用“神仙下凡”的中国神话故事模式,将故事背景设置为中国的“四川省城”,基本剧情是神仙为反驳“当今好人活不成”的谬论而降临凡界寻觅好人。好不容易遇见了“好人”沈黛,但她行善却不得好报,最终不得不“以恶抗恶”。布莱希特借助沈黛的遭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了解,布莱希特从未造访过中国,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情有独钟,并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剧作家运用叙述和评论的剧本双重结构法,辅以歌唱、戏中戏、寓言等异乎寻常的方法表现一种生活现象或一种人物典型,以便让观众以一种新的眼光来观察,在大吃一惊中看清以往熟视无睹的现象的本质。
2013年,法国圣丹尼国家剧院全新编排了这部《四川好人》,导演、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均由该剧院艺术总监、1981年出生的让·贝洛里尼担任。
就在该戏即将来华之时,让·贝洛里尼在2014年法国戏剧最高奖——“莫里哀戏剧奖”的评选中大放异彩,被评为“最佳导演”。
《相士无非子》带来津味大赏
《相士无非子》是天津人艺开创津味话剧以来,继《六号门》《闯江湖》《蛐蛐四爷》《望天吼》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津味话剧倾力之作。该剧由天津著名小说家林希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并综合了他的另外几篇小说内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
民国初年,正逢乱世。相士无非子以算命起家,逐渐享誉整个天津卫。置身底层,身沉下僚,无非子心忧天下。他和同样身沉下僚的陈三一起演绎了一出爱国护宝的传奇故事。
在《相士无非子》的演出中,天津卫的精气神扑面而来。故事之外,全剧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地域文化色彩,让一幅老天津的市井风情画跃然于舞台之上。丰富的细节更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处处有包袱,处处有笑声,由此营造出天津特有的“俗世”文化氛围,让京城观众一览妙趣横生的津味大赏。
据介绍,对于讲述天津味道、天津风格、天津人文、天津历史和天津人物的故事,林希可谓信手拈来。林希坦言,自己想让年轻朋友们看看他们的上一辈人经历过怎样的磨难,做一个历史横断切片,请年轻朋友知道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又该如何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四世同堂》沉吟京华史诗
文学大师老舍的代表作《四世同堂》,被誉为“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中文小说”。三部曲组成的壮阔史诗,重现了战争时的众生面貌、沦亡中的北平古都。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个个经典形象,至今仍家喻户晓。
这部80万字的小说因难度太大而迟迟未能搬上话剧舞台。直到2010年,从小在北京长大、有一半满族血统、和老舍都是正红旗的“最有才情女导演”田沁鑫,偕同众多艺术家,终将《四世同堂》呈现于舞台之上。她希望全力展现北京的胡同文化,更希望让观众通过该剧看到1949年之前中国人的“家国情”。
改编老舍的《四世同堂》,集聚田沁鑫导演生涯10年来的积淀,演员侯岩松、朱媛媛、辛柏青、陶虹、师春玲等将领衔主演。该剧在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和话剧的特有表现形式的同时,融入新技术手段,在封闭式的舞台上完美呈现一幅流动的胡同风情画,让观众看到一台既熟悉,又新鲜的大戏。
此番《四世同堂》在首都剧场的演出,是该剧第12次与北京观众见面,也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一次应邀在首都剧场演出老舍的作品。
(本报北京7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