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百家争鸣新论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诸子学论坛,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20余所大学的诸子学研究中坚和新锐学者60余人同堂讨论。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主轴,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然而由于古籍散佚,学术兴废,当时所争鸣的论题,虽或有再兴于后世如宋明者,但多数却被弃置。断简残章,乏人问津,未得弘扬,令人遗憾。晚近以来的学术研究,多继宋明人之论,对于百家争鸣的个别重要论题有所探究,加以出土文献之助,心、性、道、德、仁、义、法、知、学等观念、范畴,哲学、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领域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受限于哲学、思想之殄域,文史哲之区划,过去的研究都只是局部而非全盘性的。那些尚未进入今人研究视野,或虽进入然而讨论不多的百家争鸣论题,尚待发掘、弘扬。譬如所谓文明进步、软实力等等,其实不过是夷夏观念、文武之道论在新时期的变幻。
本次研讨会上,80余岁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重新诠释《老子》,批评黑格尔对《老子》的误解和贬低,将会议定位于在中西比较的视域下来研究先秦的百家争鸣。本次会议每位报告人演讲完毕后均有专门的评议人质疑辩难,还有集体讨论,故会场内和而不同,往复问答,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热情洋溢,激昂澎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者所论战国诸子气观念,阴阳观念,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仁义礼智圣五行观念,“类”观念,“型”观念,“德”论,“物”论,“闻道”论,君亲关系问题,君臣关系问题,黄帝形象问题,富民与教民问题,学派问题,“古公迁岐”的儒道解释差别等问题,均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兴趣,推进了“百家争鸣新论题”的研究。